第660章 常读常新(第3页)

两人都感觉有些不好意思。

“李教授,千万不要太客气,我们俩过来,是当学生的,诚心给你请教一些问题,还望李教授能慷慨解惑..”

“这里没有学生,教授,我们都是战友,我也对我们党的发展历程和未来的一些战略设想很感兴趣,你们也不要嫌弃我级别低,大家一起讨论讨论。”

“既然您是这个态度,那我就不客气了!”

宾主尽欢的气氛,双方都很满意。

吴政委就开始侃侃而谈。

“在根据地总结时候,不止一次总结到要按照科学的方式,顺应工业生产的规律,管理和发展工厂,产业链条,可我们两光是会说,也明白这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做事情,但是什么是产业链条,什么是工业生产的发展规律,我们就不懂了。”

听见这个问题,李教授哈哈大笑,顿时感觉八路军这两位指挥员,非常可爱。

明明是铁血战将,如今跟小学生一样,跟自己请教工业问题。

“吴政委的问题,一针见血,问到了事情的关键,制约庆丰厂现在进一步发展的,就是产业链条。”

陈庆祥从英国商人那里,搞来的钢管,钢材。

都用的差不多了。

庆丰厂一边使用这些材料,生产武器。

一边在协助莱芜那边,完善钢铁原材料的供应。

从开采,到运输,莱芜根据地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如今都没有让龙烟厂运到山东的高炉,全力运转起来。

生产出来生铁,钢材,数量并不多。

一方面制约了未来一段时间,庆丰厂武器持续的生产能力。

另外一方面,也制约了庆丰厂延伸其他工业机械的生产能力。

就拿永利需要的化工设备举例,他们现在已经设计出了高压容器的图纸,从青岛找来的技术工人和大洋彼岸弄来的电焊机,焊条也解决了焊接的技术问题。

容器所需钢板的锻压难题,又摆在眼前。

热轧的设备,买和运都太耽搁时间了。

于是庆丰厂自己撸起袖子,自己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