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民族矛盾现端倪(第3页)
王生被押下去后,赵大人靠在椅子上,揉了揉太阳穴。他知道,这件事情虽然暂时平息了,但民族矛盾的隐患已经埋下。他必须想办法,让百姓们真正认识到民族和谐的重要性,消除像王生这样的极端思想。
于是,赵大人决定在城镇中举办一场宣讲会,向百姓们阐述朝廷的民族政策,以及民族交流合作的益处。他邀请了一些长期与外族通商的本地商人,以及几位学识渊博的学者,希望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和讲解,让百姓们明白其中的道理。
宣讲会的那天,城镇的广场上聚集了许多百姓。赵大人站在台上,看着台下的众人,心中充满了期待。
“乡亲们,今日把大家召集于此,是为了让大家明白,我们大楚与外族的交流合作,并非坏事。”赵大人的声音洪亮,传遍了整个广场。
一位本地商人走上台,说道:“大家都知道,我一直与外族商人做生意。通过与他们的贸易,我不仅赚了钱,还学到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理念。咱们大楚的货物,也通过他们,远销到了更远的地方,这对我们大楚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好处啊。”
接着,一位学者也上台发言:“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促进了文化的繁荣。我们大楚的文化,之所以如此丰富多彩,正是因为吸收了各民族的优秀元素。排斥外族,只会让我们固步自封,阻碍大楚的进步。”
台下的百姓们,静静地听着,脸上的表情逐渐发生了变化。一些原本对王生的话深信不疑的人,开始陷入沉思;而那些一直支持民族交流的人,则频频点头。
然而,赵大人心中清楚,要彻底消除民族矛盾的隐患,并非一场宣讲会就能解决。他需要在今后的日子里,持续不断地努力,加强对百姓的教育和引导,让民族和谐的理念深入人心。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赵大人时常在城镇中走访,与百姓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他还积极推动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让大家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而王生,在大牢中,也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但他心中那根深蒂固的狭隘民族主义思想,是否真的能彻底改变,还是一个未知数。边境城镇的未来,以及大楚各民族之间的关系,都在这微妙的变化中,走向一个未知的方向,而民族和谐的道路,依然漫长而充满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