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交际(求追读)




                在封闭的山村里,人际关系很重要。



    然而徐福贵忙着养活这么多孩子,不善于交际,平时别人家的婚丧嫁娶之类摆席面他几乎不去。



    这也是省钱、省事的一种办法。



    他与村里人都是见面点头、打声招呼的泛泛之交,好处是不会得罪别人家、没仇人,坏处就是遇到事情找不到人帮忙。



    有利有弊,不好评判。



    徐孝苟则不同,他跟随杜海练武,从七岁到十五岁八年时间,和那些一同练武的孩子相处得很熟。



    他为人仗义,练武天赋又好,自然是很受欢迎。



    十来岁的孩子,正是心思单纯、容易相处到深厚感情的年纪。他们朝夕相处练武,情谊深厚。



    因此徐孝苟有很多好朋友,他平时出门闲逛都是呼朋唤友、成群结队。



    半晌之后,徐孝苟带着一群七八个人来到药草田。



    其中有二十岁的张赞,十七岁的李蓦,杜家的杜勇杜猛两兄弟……基本都是比徐孝苟大几岁的。



    在场唯一比徐孝苟年龄小一岁的,叫赵帅。



    徐孝苟担心一会儿起冲突打起来,所以唤来的都是功夫厉害的,那些年龄小功底弱的朋友他没叫来。



    “大家今晚就埋伏在我家药草田旁边守着,要是有人敢来偷,就揍他们!敢偷我家药材,真是茅坑里打灯笼,找死呢!”



    徐孝苟比划着拳头。



    “干特么的,那群流民太过分了,真当咱百壑村的人好欺负?到了咱们地盘也不知道收敛,打死都活该。”



    张赞附和道。



    “说的是,咱们就应该揍他们一顿狠的,让他们不敢再来。”



    几人纷纷应声。



    徐孝苟拱手抱拳,装模作样道:“各位好汉今日的大恩大德,我徐孝苟没齿难忘,必将铭记于心,他日当涌泉相报,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都哥们儿,说这话干啥。”



    “去去去,你还装起大人来了。”



    “苟哥,回头请我吃个叫花鸡就行。”



    说话的是赵帅,他和徐孝苟关系极好。但他实力稍弱,徐孝苟本来没叫他,是他看到徐孝苟等人结伴而来、得知情况后非要跟来帮忙。



    徐孝苟笑说:“没问题,回头请你们吃个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