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各房心思,欠了的得还(第2页)

 

沈老婆子缝着衣裳,把针往头发上蹭了蹭道:“你这就同意了?”

 

“不然呢?五郎这次凶险,老三来咱们屋里要银子,你不给?”

 

“可……”

 

沈老汉摆摆手:“老四家的那个学这几天肯定不成,三郎、四郎、五郎,年后让他们都哥仨都去县城学堂去。”

 

“关二房家的那俩啥事儿?老二那夫妻俩没来说啥!”

 

她一直在屋里呢,二儿子那两口子倒是来找吃的,并没有说孩子上学的事儿。

 

就三郎四郎那学问,连他们自己的名字都写的歪歪扭扭的。

 

去县城上学就纯粹浪费银子。

 

沈老汉叹息:“老大家的一家子都在县城,虽然分家了,可你当二房,三房,四房都没意见吗?”

 

“有,就是小辈不争气,憋着呢!”

 

老三那么老实,今天吃饭之前来堂屋张嘴就要银子。

 

问原因就说要送五郎去县城读书。

 

五郎这几天确实是勤学习了,可他们老两口想着可能是老三担心五郎再去河里瞎溜达出事。

 

毕竟就这一个独苗苗。

 

老四这会儿也说了这事儿。

 

那就不能把老二家的那两个落下,既然要去,就都去。

 

老大说过,县城的学堂每个月都会考试,到时候考不好就让夫子赶回来,以后就不闹腾了。


都是自己孙子,也让他们知道知道,真不是他偏心眼,实在是这家里的几只郎没那个天分~

 

至于四房的六郎,他压根就没多考虑。

 

老大考了十多年才考上秀才,六郎才刚跟着五郎学了两天就想去县城上学堂?

 

想的太容易了!

 

他们沈家就从老大是秀才之后,很多大事都自然而然的让他来拿主意。

 

老四收养孩子也是下意识的想让老大来定。

 

以前他们沈家也是富过的。

 

当时没混好又犯了错被赶回老宅过上了这样的苦日子,但他还是知道该往上走的法子的。

 

科举就是他们这一支难得的好路了!

 

也因此他们沈家定下了初一十五这两天让老大的回来。

 

除了这两天不用下地之外。

 

其他的时候都必须下地干活。

 

因为他不想再让他的子孙后代混吃等死无所事事。

 

主家把他们当成狗一样的撵回来,并在私下里说和他们断亲,以后他们只能靠自己,靠小一辈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