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爷爷是道士皇帝光头李三
第四十七章 找“麻烦”的海瑞(第2页)
义愤填膺的说完这些后,还觉得有些不过瘾。
“徐阁老,您那青词写得甚是精妙,贺表亦佳,昨日告祭太庙,天降祥瑞大雪,你的贺表今日便交了,我高拱也交了,李春芳大人也交了,满朝文武,几乎无人不写,无人不为昨日这祥瑞歌功颂德,唯有人家海瑞愿意逆流而上,直击要害,我们又怎能畏缩不前呢?”
高拱的一番话使得徐阶眉头紧蹙,脸上露出了不悦之色,内心很是不快。
和事佬李春芳在这个时候,开口说道:“徐阁老的担忧不无道理,高大人说的也对,不过,遇到此番事情,我们还是要慎重考虑。”
“如果北方需要赈灾,先不说祥瑞之事如何盖过去,就这银钱一项就过不去啊,今年朝廷百官的俸银,尚且方凑得七七八八,户部的仓储,也是匮乏,不管是银钱,还是赈灾的粮食,棉被,我等皆是没有啊,高大人,您是户部的主官,您应该心里更清楚。”
“这个时候,皇帝陛下高兴,裕王殿下高兴,我等若是将海瑞的这份奏疏捅了上去,岂不是坏了陛下的心气,同样也落了裕王府的面子啊。”
听到李春芳的这句话,原本还想稳着的高拱,再也坐不住了,他猛地站起身来:“这是理由吗,这不是理由,朝廷无银,无粮,无棉被,自有我这户部尚书来回筹措调度,我都不嫌麻烦,你们嫌什么麻烦,更何况,海瑞在奏章上说的很清楚,祥瑞是祥瑞,灾情是灾情,谁敢往裕王府身上攀扯。”
“即便没人攀扯,你我都是裕王府的旧人,也要为裕王府考虑不是,高大人,您激动了。”
“我激动了吗,李春芳,李大人若我高拱记得不错的话,李大人先世都是农民,到其父李镗才开始读书,您是嘉靖十年的举人,嘉靖二十六年的状元……”
“您的老师可是嘉靖三十三年去世的欧阳德欧阳大人,他老人家在景王,裕王争斗之时,陛下让两王同时出宫,同时大婚之时,是您的老师欧阳大人上书直言,用大明会典,直面陛下,言道主器则曰承宗,分藩则曰承家。今裕王当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