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章 初次进城

通往县城的路那叫一个坑坑洼洼,好在林北有先见之明,找了些麦秸垫在屁股底下,不然这一路颠下来,屁股可不得开花了。

远远地,就瞅见前面立着一座牌楼,上面挂着块牌匾,写着“塔和”两个大字,看着有些年头了。

说是县城,其实就是个人多些的小镇,大多数房子都是平房,只有那么几栋楼孤零零地立着。

六十年后的农村,那可是家家户户都盖起了小楼,可比这气派多了。

路口有人站岗,老马把介绍信递了上去,执勤人员瞅了瞅车斗里的东西,就把介绍信还了回来,抬手示意可以走了。

这个年代出门,不管是访友、住宿还是去别的城市,都得有当地开的介绍信,这就跟西游记里唐僧的通关文牒一样重要。

“咱们先去林业局,把熊瞎子交了,我再去把车上的皮子处理一下,你们年轻人喜欢热闹,就趁这个机会在城里好好逛逛。”

老马年纪大了,就不和他们俩一起了,他还有别的事要忙呢。

“县城里有座八角楼,那可是咱们这儿最有名的酒楼,等你们逛完了就在那底下碰头。”

意见达成一致后,开着四轮车穿过牌楼,就进了中心大街,一股浓浓的年代气息扑面而来。

没有柏油马路,路两边大多都是平房,稀稀拉拉有几家铺子,有卖衣服的、卖早点的、打铁的。

小轿车几乎看不到,倒是偶尔能瞧见解放牌的绿色大卡车在街上跑,开车的司机穿身绿军装,享受行人偷来羡慕的眼神,嘴角都要咧到耳根。

相比较之下,司机是个非常吃香的行业,相亲都能额外加分。

谁家要是能开上小轿车,那肯定能上县城新闻的头版头条,开着上路都能被围的水泄不通。

塔和县的经济条件还不错,这地方地势平坦,又挨着铁路线,交通挺方便的。

县里有面粉厂、饼干厂、肉制品加工厂,还有一座中型炼钢厂,住在城里的年轻人能找份能养家的工作。

这时正是赶着上班的点,年轻男女穿着厚厚的棉衣,有的骑着二八大杠,有的靠11路,还有人为了省力气,坐在收粪的驴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