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接亲闹剧

60年代农村办喜事,大多都是骑着辆三轮板车,条件好点的就找辆二八大杠。

也有借用生产队的四轮车,后边拖着个车斗。

新娘往车座后边一挎,要么坐在车斗里,日子虽说过得艰苦,可心里面踏实。

林北从家里取出红洋布,找遍了整个县城,也没找到卖绸缎的地方。

红洋布剪成长条,李萍将其扎成一朵大红花,等会儿绑在车头上。

杨学武、杨学军弟兄两个,将车里打扫的干干净净,干抹布又将车身上的灰尘擦了一遍。

大卡车的两扇车门,分别都贴上了囍字。

刘二军负责在院里打下手,将篝火烧旺些,等会儿接回了新娘,不能让客人冻着。

别说,解放牌的大卡车,经过一番装扮后透着喜庆。

“林北兄弟赶紧上车,新娘子在家肯定都等不及了。”

杨学武担任司机,身后的弟弟手里提着大包小包,都是按照当地风俗准备的。

三十斤离娘肉,白面、大米、小米,分别准备十斤。

还有一个铁丝编的笼子,里边是一只大鹅。

本来应该找一只大雁,可这寒冬腊月大雁早就飞到南边过冬,林北只好从空间牧场抓了只大鹅来凑数。

几天时间大鹅长到了二十多斤,全身通白色的羽毛,挺着长长的脖子,样子威风凛凛。

门外这会儿聚集着近百号人,村里有人办喜事,冬天本就闲着没事做,都过来凑个热闹。

老马端着托盘,上面放着水果糖和香烟,只要来祝贺的人,小孩都能领糖吃,大人们有烟抽。

大喜之日,图的就是个喜庆。

至于散烟散糖要花多少钱,三瓜两枣林北从不会计较这些。

老金沟民风淳朴,当然除了有些个别畜生,谁家要是遇到了麻烦,都会尽可能帮把力气。

“小北这孩子真有出息,用大卡车结婚的,还是头一个。”

“瞧瞧人家日子过得多红火,家里有面又有米,我家那个不争气的,啥时候能赶上一半,那就算祖宗显灵了。”

“你能跟人家比啊,这都是李萍心善,积德换来的。”

接亲的路上,大人小孩都跟在卡车后边,车子开的速度很慢,本来两家也没多远,一脚油门就到了。

高连胜的家也是提前挂上大红灯笼,两扇木门贴着大大的囍字。

一些个认识的老熟人,这会儿提前守着大门,倒不是为了讨红包,就是趁机‘刁难’新郎官,讨个好彩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