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 章 依然严峻(第2页)
“小伙子你找谁啊?”
林北打起自行车支架,抽出支烟递了上去,“我来找赵书记。”
“哦…你是他什么人?”
“您就说我是老金沟的林北,赵书记就明白了。”
老头看林北是个老实人,年根底下来找赵书记办事的人不少,事先打过招呼要拦着点。
遇到手里大包小包提着东西的,不用过问直接说他不在。
“你等着,我先进去通报一声。”
办公楼里赵刚正在看文件,眼下正处于困难时期,最关心的还是民生问题。
可不管是从新闻里,还是报纸上的消息,都在预示着来年的情形。
靠在椅子上,揉了揉太阳穴,点上支烟抽了几口,接着颓然一声长叹。
“老郭啊,看样子来年的形势同样严峻,上面要求的生产指标非但没有降低,反而增加了五个点。”
老郭是县里的委员——郭大宝,两人在工作上是配合默契的搭档。
郭大宝叼着烟斗,从烟袋里抠了半天,才抠出那么一嘬烟丝,赶紧对付抽几下。
“这也是没办法,北边老大哥逼的太狠,咱想要挺直腰板子,那就得勒紧裤腰带,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啊。”
普通老百姓,只当遇到了重大灾情,所以日子过得辛苦些。
当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才能看清本质是什么,压在头上的那是座五行山。
“师承一脉却要步步紧逼,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说的一点都没错。”
赵刚很是头疼,塔和县虽说有一定的工业基础,轧钢厂、食品厂、玻璃厂。
可是整体还是以农业为主,年年种地打粮也就那点收成,算盘都能打出来,遇到洪涝灾害还会引发大面积减产。
各个生产队,除了交公之外剩不下多少,还要维持村子里人员的基本口粮,光是想想都让人头疼。
老郭这会儿眼前一亮,想到了好的法子。
“我想起来了,前些天听广播的时候,说是有个村子培育出高产的水稻,一亩地能打四千多斤稻谷。”
要知道这边种水稻,顶天了一亩地也就三四百斤,五百斤那都算高产。
想解决吃饭问题,首要就是种地,种地最重要的肯定是种子。
“这要是将种子引进咱们县,扩大种植规模,那问题不就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