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斗平川

第十四章 开棺(第2页)

 所以,这大概率是老太监退养时,王府赏赐的安家费。 

 而手札记述,修墓是正德六年,这个时候老太监还活着,如果他是成化十三年退养,就说明退养之后,这人少说又活了三十多年。 

 看着一地的银锭,周伶感慨道:“千两赏银,难怪这老太监敢越制啊!” 

 当时没明白她的意思,因为小时候看电视里,动不动就赏金千两什么的,感觉似乎不多。 

 后来我才知道,那都不对。 

 在明代,除去战场之类的特殊情况,日常生活中,赏银千两这种行为,基本只有皇帝、皇后以及个别受宠的亲王才能做。 

 其他人即便给得起,也不能超过这个标准。 

 这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但你想想,皇帝平常才给一千两,你却给一万两,那你指定是不想混了…… 

 收好银锭,我们从新垫砖准备开棺。 

 为了加快速度,周伶叫建新哥也下来了,三个人快马加鞭,放好砖后便叮叮当当开始猛凿。 

 其间周伶也没闲着,用小刀修起了木楔子,这是开石棺用的。 

 记住,电视上那种手推石棺的画面都是假的。 

 别说石棺,木棺一个人想推开都很费劲,就比如我爷爷的棺材盖,要三个成年人才能抬动。 

 开石棺要么暴力破拆,要么就是用巧劲,从一侧沿着缝隙往进凿楔子,让棺盖倾斜,最后依靠棺盖本身的重量,使它自己滑下去。 

 而在此之前,还要检查一下内部有没有卡槽。 

 如果有,那四个面都要上楔子,先把卡槽顶起来,然后再提升一侧的高度使其滑落。 

 这个环节我再度急中生智,提出应该把一侧垫的高一些,这样或许能节省出一点时间。 

 周伶听完直夸我,搞得我有点不好意思,就谦虚说自己这都是小聪明。 

 不料她却说:你这不是小聪明,你是大聪明! 

 唉…… 

 如果不是没时间,我肯定要给她普及一下东北话。 

 石棺远比想象中要沉。 

 右边砸下来后,那一侧的墓砖几乎全都被拍断! 

 好在周伶早有预料,垫砖时她就指挥我们横竖交叠堆放砖块,并将砖跺摆成梯台形状,增强了抗压能力,所以墓砖虽然断了很多,但砖跺并没有要塌的征兆。 

 接下来,一切都很顺利。 

 半个小时后,伴着一声震

耳欲聋的巨响,被铁索捆了四百多年的棺盖,轰然划落! 

 棺盖落地激起大量烟尘,我们全都退到了中室躲避。 

 长海叔掏出手台按住:“喂喂,长军,听没听见动静?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