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斗平川

第六十一章 发财

 第六十一章 发财 

 一尺粗细、四米长短的大块木方,横竖交叠堆放在棺床之上,构筑成一座近三米高的巨型椁室。 

 再加上棺床的高度,整体看上去,就更显得高大。 

 木椁立涂满朱漆,且做了大量彩绘。 

 内容主要是日月、龙虎、鸟纹、山石以及流水等自然图腾,带着浓烈的少数民族气息。 

 太震撼了! 

 不光是形体巨大,风格迥异,更在于我万万没想到,一座明代的古墓之中,竟能见到如此古早的墓葬形制。 

 有多古早? 

 比三皇五帝还早! 

 井椁的出现,最早甚至能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因其从上方看去,形似“井”字,故而全称“井字形木椁”。 

 而关于井椁的起源,说法非常多。 

 诸如信仰崇拜、氏族等级、回归自然等等。 

 然而在我看来,都不对。 

 我认为井椁的起源,根本原因在于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太过低下,对木材只能做简单的加工,至于榫卯结构,那更是无从谈起,这就做不成棺材,所以只能靠堆放木头的方式来构筑椁室。 

 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箱式棺椁,原始的井椁,就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目前已发现的、较为大型的、时代最晚的井字木椁,大家都听过,非常出名。 

 即马王堆一号汉墓,辛追夫人。 

 她的椁室,就是典型的井字木椁。 

 在马王堆之后,迄今为止就几乎再没有过大型井字椁发现了。 

 为什么? 

 不仅仅是因为箱式棺椁的流行,更在于到了西汉时期,墓砖的烧制技术达到了成熟,甚至出现了专业制砖的“壁师”,这就极大地促进了墓葬形制的转变。 

 于是简单的井字木椁,很快就被更具塑造性和开放性的宅第式墓室取代了。 

 说白了,古人视死如生,到了下边也得讲究个排场。 

 你木椁搞的再牛批,它也是个埋在土里的木头盒子;墓砖搭建就不一样了,那是正儿八经的负一层独栋别墅! 

 另外木头怕火,很容易被一把火烧光,砖块则相反,越烧越瓷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