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斗平川

第一百章 膏泥(第2页)

 我干咽了口唾沫,吐出了三个字。 

 “青膏泥!” 

 其实无论周伶还是冯抄手,都跟我讲过膏泥层的手感,只不过我压根没往那想。 

 没敢想。 

 因为青膏泥主要流行于两汉之前,这难道……是个汉墓? 

 那还是不对啊? 

 唐半山,宋弯弯,汉墓出在山尖尖,可这地方是山腰啊? 

 这时郝润又问:“青膏泥是什么?很厉害么?” 

 “咳……嗯,一般般吧,也不是很厉害……” 

 “那你嘴唇哆嗦什么?” 

 “昂?没有啊?我这是累得!” 

 铲子上这节青膏泥,接近夯土的部分颜色偏清白,往下则是纯粹的青灰色。 

 这是典型的白带青,又叫干带湿。 

 因为青膏泥湿润的时候是青色,干燥后会变白或变成青白色。 

 第一次见着实物,我也好奇,就捏起一撮仔细查看。 

 没摸过的人体会不到。 

 湿润的青膏泥质地极为细腻,手摸上去时,就好像摸到了光滑的丝绸一样,特别温润。 

 而如果完全干燥成白膏泥,那质地就会比较硬了,会呈现一定的块状或片状结构,表面还可能会有细小的裂纹,但如果碾成粉末,依然可以轻易的附着在手上。 

 这种东西在古代比较贵,甚至有一两膏泥四两粮的说法。 

 因为青膏泥不是人工做的,是天然的,一般只有在合流或湖泊附近的黏土矿层中才有,所以古代搞青膏泥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当时我心里直突突,好一阵深呼吸才恢复镇定。 

 “郝润你记住,一会等我刨土的时候,这种膏泥土你要单独放。” 

 “嗯,明白!” 

 我四下一看,见坟堆后边有很多荆条,便掏出刀递给郝润,叫她去那边砍荆条,越多越好。 

 虽然是野路子出身,但经过周伶和冯

抄手的传授之后,除了风水以外,我下墓的理论知识已经算比较成熟了。 

 当然我实践也不差。 

 所以严格来说,我现在已经算是一名成手的土工了。 

 如果把头不要我,我觉得我给人当土工也能挣钱。 

 而这种清白膏泥土,一般是不能够回填的。 

 因为这种土一旦挖出来,再填回去稳定性就会变得非常差,雨季一到,整个盗洞就会陷进去,那样的话,等小诚他们家人来上坟,立刻就能知道这地方有古墓。 

 盗墓行里除了眼把头、土工、后勤、卖米之外,还有个工作是散土。 

 所谓散土,不是什么土都散。 

 主要散的就是这种膏泥土。 

 这种东西太明显,一看就是墓里出来的,所以必须做好处理,不能随随便便找个地方就扔,否则很容易翻车。 

 往哪散呢? 

 我眼珠滴溜溜一转,立刻就有了想法。 

 将膏泥土搞出来放好,再度把铲子怼进小洞。 

 尽管我一再告诫自己要镇定,但心还是砰砰跳个不停,膏泥层一般在三十公分到一米八五之间,而且大多只会覆盖在灌顶之上,也就是说,我马上就要打到灌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