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斗平川

第156章 观水探墓(第2页)

 刚走出不远,我们便在山脚下见到了一排排的舔石。 

 我眼尖,立即锁定了中间的一块,明显是断裂的碑身。 

 宽度厚度都和碑额相当,长度大概四十多公分,不过这块残碑是背面朝上,光秃秃的没有字迹。 

 南瓜我俩合力翻过来一看,就见正面风化侵蚀的很严重,只能大致看出一个“漢”字,再往下字也残了,而且笔画偏少,我瞪着眼睛瞧了半天,愣是没认出来念啥。 

 而在距离这块残碑五六米左右的地方,还有个深坑没长什么草,看轮廓就知道,那块碑额之前就是放在这里。 

 随后我们又发现了两段残碑,综合长度一看,整块石碑高度有一米七,和我估算的吻合。 

 南瓜踢了踢一块残碑问:“川哥,还要不要翻开看?” 

 “不用。” 

 我摇头说知道这地方有坑就行了,看碑的意义不大,等刨开了棺椁,东家身上肯定有随身印,自然会知道他姓甚名谁。 

 说着我取出手台,按下按钮说:“喂喂,马哥,没啥情况吧?” 

 手台红灯一亮,马哥道:“暂时没有,巴特尔跟他媳妇正要去抓羊呢。” 

 我收起手台没再说话,直接招呼郝润和南瓜继续往上爬。 

 沿着山腹中间那道浅沟爬了十分钟,我估摸着差不多了,就停下来用取土器刨出个小坑,倒了半瓶水进去。 

 这是把头教我的新办法。 

 通过观察水的渗漏,来判断地底下的情况, 

 如果渗的快,那就说明地底下大概率都是土,如果渗的慢,或者渗漏速度出现明显的迟滞,那就极有可能是存在石头、墓砖之类的文化层。 

 把头说我太依赖探针了。 

 尽管效率高,却还是不够精细,干李释缘那种地面没啥标志的墓葬群合适,可要是换成一些地势突出、标志清晰的点子,真正的行家里手,大都是一针定穴,完后直接卡边。 

 所以我要是想成为一流的把头,也必须朝这个方向努力才行。 

 第一次用这个办法,我心里也没啥谱,看不太出来水到底渗的是快是慢,于是我就在心里默默数数,计下渗漏的时间。 

 接下来每隔三米观察一次,一连刨了二十多个小坑后,不光我和南瓜包里背的水,连尿都用上了,最后终于在浅沟的上半部分,发现两处渗漏不太正常的地方。 

 “川哥,你这办法靠不靠谱

啊?”南瓜一脸疑惑的问。 

 “当然靠谱了!” 

 “还有这不是我的办法,这是把头教给我的办法!”我补充道,心说不靠谱那也是把头不靠谱,跟我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