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渣的逆袭浮沉的命运

第36章 我需要人才(第3页)

 “半年以后……”

 王和垚思虑道:“只要练好了兵,在下会挥兵北上,破苏州镇江,阻漕运,先夺南京,然后顺运河北上,直逼北京城。希望吴三桂,还能再挺几年吧。”

 他摇摇头,很是遗憾:“要是有一支海军,沿海而上,直逼北京城,满清的江山立时崩溃。可惜啊!”

 王和垚的话,让屈大均父子都是错愕。

 阻漕运,先夺南京,直逼北京城……

 一支强大的海军……

 看来,在这位“短发贼”的眼里,天下最是兵强马壮的吴三桂,并不是抗清的旗帜。

 屈大均颤声道:“将军,愿闻其详!”

 这位精神奕奕的“短发贼首”,一开口就是石破天惊,似乎又不是信口开河。

 “尚之信、耿精忠,包括孙延龄等,一群乌合之众,墙头草,不值一提。吴三桂垂垂老矣,首鼠两端,妄想划江而治,不但枉送了儿孙的性命而已,也误了抗清大业。台湾郑锦倒是一心抗清,不过鼠目寸光,我要是他,早已经带领水师北上了。国姓爷,后继无人啊!”

 王和垚继续道:“先生从吴三桂处回归,乃是明智之举。战争打的是国力,也是年纪。康熙只有二十出头,吴三桂太老了,活不了几年了!”

 “哦?将军倒是豪气干云!”

 惊奇地打量着王和垚,屈大均问道。

 “敢问将军,平西王十余万精锐边军,尚不能过江北上。将军不过五千之众,能与满清数十万大军抗衡吗?”

 明智之举,不过是无可奈何花落去而已。

 五千之众,能是满清数十万大军的对手?

 “数十万大军?”

 王和垚轻声笑了起来。

 “无论是旗兵还是绿营兵,都已经烂了。数十万大军,能有十余万战兵已是不错。长江以南,滇、黔、湘、川、桂、闽六省,已是糜烂,战事如何,天下都在观望。如今之计,只需破势即可。而我浙江,便是破势所在!”

 众人惊讶中,王和垚收起脸上的笑容。

 “先生,平西王裹足不前,如今满清已经腾出手来,正在长江一线布置兵力,湖广江西局势胶着,浙江反而可以暂时无忧。我军草创,急需人才。先生不妨考虑一下,入我将军府,暂代浙江布政使一职,与在下共谋抗清大业,尽快破了满清之势。先生以为如何?”

 他身边缺的就是文官,治理地方的循吏,虽有包世宁鲁又翁等人,但不能说是放心。

 眼前的屈大均,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抗清义士,正是他需要的人才。

 可以放心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