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渣的逆袭浮沉的命运

第47章 水师与未来(第3页)

 王和垚看了看周围,目光落在那几个没有穿号衣的男子身上。

 “将军,小人乍浦船厂的主事江存仁,见过将军!”

 果然,身着蓝色长袍的五旬男子,上前行礼,就要跪下,却被王和垚拦住。

 “将军,江主事以前在清江督造船厂担任匠作,顺治八年,各省设造船厂,定师船修造年限,三年小修,五年大修,十年拆造。江主事于康熙初年到了浙江船厂,后担任船厂主事。”

 张少儒仔仔细细做着介绍。

 康熙初年?

 王和垚轻轻点了点头。

 看起来,这是位历经岁月的老匠人了。

 “江主事,泰西的盖伦帆船,你会造吗?”

 王和垚悠悠问了出来。

 “将军,盖伦帆船是海船,中型在 1000料左右,可装 40-50门火炮,水兵三四百人。将军是要造海船吗?”

 江存仁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江船要造,海船也要造。江船是现在,海船是将来。”

 王和垚好奇道:“江主事,如果要造 100艘 1000料的盖伦帆船,需要多少银子?需要多久完成?”

 “100艘 1000料的盖伦帆船?”

 江存仁睁大了眼睛,不可思议地看着王和垚。

 这位年轻的将军,他是疯了吗?

 100艘 1000料的盖伦帆船,他是要再来一次“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吗?

 “将军,要造船,首先得有好木材。乍浦船厂工匠少,主要在于修补战船,每年只能造七八艘战船。放眼东南,江宁船厂或福建船厂才能大量造船。就在去年,江宁巡抚慕天颜一次就向荆州转运了三百多条战船,可见江宁船厂的造船能力!”

 江存仁的话,让王和垚收起了笑容。

 要建一支庞大的海军,需要集国家之力,十年,甚至是二十年、五十年的建造练兵功夫,非一朝一夕之功。

 “将军,要想战船,可从福建或台湾买入,并非要自己建造。耿精忠缺银子,郑锦缺浙江的物产,这些都可以互换。”

 张少儒跟着说道。

 “张兄弟,你派人南下,联络一下耿精忠和台湾郑家,大小战船我都要,多多益善。另外,如果能挖一些懂海战的人才过来,那最好。”

 浙江有物产,完全可以以货易船,双方互通有无,各取所需。

 “多谢将军信任,小人下去就办!”

 张少儒抱歉行礼,恭恭敬敬。

 终于,他和一众杭州水师兄弟,有了安身立命之所。

 “什么时候,才能有蒸汽船啊?”

 王和垚莫名其妙叹息一句,随后道:“神父,你和江主事细谈一下,看怎样改造现有的战船。所缺的火炮,就由你组织工匠,在绍兴的铁厂铸造。”

 舰载火炮与陆上火炮全然不同,舰载火炮更注重轻量化、快速射击和抗腐蚀性,而陆上火炮追求射程与破坏力。

 “将军,以眼前的这些战船来看,只能是在江河作战,无法出海。如果要为将来准备,你就必须有一支真正的海军。否则,中国就无法走向世界,无法征服世界,成为一个真正的帝国!”

 洛佩斯心痒难耐,忍不住再次提醒王和垚。

 没有数年的时间,根本不可能组织起一支海军。这位学贯中西的王将军,难道不知道吗?

 或者说,他并不想建立海军,只想窝里横,做他的一方土皇帝?

 “神父,我既不是上帝,也不是玉皇大帝,以我目前的实力,怎样活下去,才是当务之急。”

 王和垚无奈道。

 尽管他也很有些冲动,想要建立一支海军,但他目前需要的,却并不是海军,而是江河作战的水师。一来他没有那个财力,二来时间也不允许。

 鉴于购买战船,或者打造战船费时费力,拿现有的战船改造,配以火力强大的火器,才是务实之举。

 毕竟,眼下更为重要的是生存,是和满清朝廷争夺江南,甚至是运河流域与长江中游流域。只有击溃了江南清军,甚至长江流域的清军,才能谈北上的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