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2001加点升级常龙罗少卿

第216章 退伍不褪色(第3页)

 其中一位询问者听到罗建国是部队里转业回来,他结合罗建国的年龄与自己的见解为之表示惋惜。

 “那就有点太可惜了。”

 按照他了解到的实际情况推测,罗建国以前在部队里的最起码是副团级军官,军衔更是有可能达到中校级别。

 转业降半级。

 “他在部队里军官当得好好的,干嘛刚好在这个年纪转业回家,这不是明显的丢了西瓜捡芝麻么!”

 “我觉得也是。”

 “他才这个年纪就能干到这个级别,要是能一直在部队里干下去,说不定等他退休的时候能干到将军级别。”

 “嘶!.......将军,就算比不上开国将军。”

 “那也是将军。”

 “这可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岂止是他的本姓氏族,靠!........就连我们整个花溪镇都会为之感到骄傲。”

 “我可听说罗镇长就是花溪镇走出去的人。”

 “本乡本土的人。”

 谈论者们太清楚一位将军的份量了,这可不是地方上区区一官半职能比得了的份量。

 “可惜咯!..........。”

 他们都为之惋惜。

 花溪镇的隔壁镇就有一个村就出过一个开国将军,一个山沟里小山村就算过了数十年了都经久不衰。

 一直红火的很。

 财政拨款。

 美其名曰扶..贫专项款。

 懂的都懂。

 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那几年,其村的相关人士在某些人的资助下来了几趟京都几日游。

 那之后待遇就甭提了。

 各种专项款如同雪花般涌来。

 将军故居修缮、爱国宣传教育.........。

 他们的日子过得不要太潇洒。

 这几年更是在其族老及有威望的人士带头下,筹集到几笔数量不菲的款项,对早已不存在的宗族祠堂进行了重建。

 更是大张旗鼓的谱写新族谱。

 这算是开了当地的先河。

 一直传得沸沸扬扬。

 居然没有任何相关部门出面阻止。

 一下子惊为天人。

 这一系列的举措可不是当今年代能干的,因为在那个不提倡民族复兴、传统文化及文化自信的年代。

 这可是犯了某些人的大忌。

 重立宗祠、谱写族谱这可是民国及往上朝代的大贵族、大地主、大家族才有权利和财力能做的事情。

 旧社会。

 “对呀!......可惜咯!”

 “我这里还有个更加离谱的消息。”

 “大家想知道不。”

 “你他娘的大爷,不要卖什么关子。”

 “哼!.........赶紧说。”

 “你们晓得民国初期的风云人物宋教壬不,就是那个菓民党的元老,后来在沪城火车站被枪杀的那个人。”

 “电视里面都看到过得那个人。”

 “他怎么了?”

 “我告诉你哈!.......他的老家居然就在我们隔壁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