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全国遍地现皇帝,岂能让迷楼吴娃来背这个锅(第2页)
武德三年(620年),高开道归降唐朝,被封为蔚州总管、北平郡王,赐姓李氏。但不久后,他再次起兵反叛唐朝,与突厥勾结,侵扰唐朝边境地区。武德七年(624年),高开道管理层内部生变,被其部将张金树背叛,最终自杀身亡。
从上述农民起义可以看出,隋炀帝杨广不是一般的不得民心,而且这些起义军的规模少则数万,多则数十万,虽说隋朝的农民起义数量不是中国历史上历代王朝最多的,但却是最为集中、持续时间比较长的,有些起义军甚至跨越了朝代,唐王朝建立后还存在好长时间。
而且这个时期的起义军首领自开始不是称王就是称帝,这是对隋炀帝杨广的政权表现出的极端不满和蔑视,可以说隋炀帝的暴政已经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除了上述影响力较大的起义外,还有一些称王称帝的起义军首领,我们不妨了解一下。
刘武周起兵马邑(今山西朔州),自称皇帝,后依附突厥,成为隋末北方的一大割据势力。
林士弘起兵豫章(今江西南昌),自称楚帝,建立楚国,一度控制了长江中游地区。
刘元进起兵晋安(今福建福州),自称皇帝,是隋末江南地区的重要起义领袖之一。
朱粲起兵南阳(今河南南阳),自号楚帝,其部队以残暴着称,后为唐朝所灭。
李子通起兵海陵(今江苏泰州),自号楚王,后投降唐朝,再次反叛被杀。
邵江海起兵岐州(今陕西凤翔),自号新平王,是隋末关陇地区的一支起义军。
薛举起兵金城(今甘肃兰州),自号西秦霸王,建立了短暂的西秦政权。郭子和起兵榆林(今内蒙古托克托),自号永乐王,后归附唐朝。
窦建德起兵河间(今河北河间),自号长乐王,是隋末北方重要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后建立夏国。
汪华起兵新安(今浙江淳安),自号吴王,控制了江南部分地区。
杜伏威起兵淮南(今江苏扬州一带),自号吴王,是隋末南方的重要起义领袖之一。
李密起兵巩县(今河南巩义),自号魏公,后建立瓦岗军,成为隋末最大的农民起义军之一。
王德仁起兵邺城(今河北临漳),自号太公,是隋末河北地区的一支起义军。左才相起兵齐郡(今山东济南),自号博山公,是隋末山东地区的一支起义军。
罗艺起兵幽州(今北京一带),后归附唐朝,成为唐朝初期的重要将领。
左难当、冯盎、李义满等人也在不同的地区起兵反抗隋朝统治,自称帝王,且有相应的称号。在这个历史阶段,起义军首领称帝事件频发,这里不再一一罗列。《隋唐演义》和《大隋兴衰四十年》是对隋朝农民军起义记录比较详细的两本历史着作,感兴趣的读者朋友们可以找来深入了解一下。
因隋炀帝杨广南巡,不理朝政,统治力量空虚,这些起义军在同隋军的作战中,逐渐从分散走向联合,形成三支强大的起义军,即河南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军,江淮的杜伏威军。
除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还有许多不成气候的小股势力形成了土匪贼寇,在各地劫掠,骚扰民间,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更多的苦难。
而隋炀帝身边的阿谀奉承之徒,如被称为杨家奴的王世充、裴矩、宇文述、虞世基、郭衍等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却故意隐瞒各地的揭竿起义之事和战况,不向隋炀帝报告实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正如内史侍郎虞世基,他很了解隋炀帝那骄奢淫逸、好大喜功且刚愎自用的性格特点,尤其对有关农民起义的坏消息更是深恶痛绝。于是,每当有战线将领或是地方郡县的官员心急如焚地前来禀报战况失利并紧急请求支援之时,虞世基总会不动声色地将这些报告暗中加以压制或者干脆大幅削减其中关键信息。
他面不改色心不跳地向隋炀帝进言,轻描淡写地说道:“启禀陛下,此等无非是些许鸡鸣狗盗之徒罢了,那些郡县的官吏们已然全力展开追捕行动,相信用不了多久便能将其一举剿灭干净,恳请陛下无需为此劳神费心啊!”
隋炀帝听后,竟觉得虞世基所言甚是有理,不仅对他的话深信不疑,甚至有时候还会大发雷霆,严厉斥责那些如实前来报告军情的使者,怒斥他们信口胡诌、妖言惑众。就这样,由于虞世基的瞒天过海之计屡屡得逞,隋炀帝始终被蒙在鼓里,对于国内日益猖獗的盗贼之乱一无所知。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盗贼势力愈发壮大,犹如燎原之火迅速蔓延开来。众多郡县纷纷沦陷于盗贼之手,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但这一切都未能传入隋炀帝的耳中。
再说上面我们提到过的隋将杨义臣,智勇双全、威名远扬。他率领着精锐之师,与河北地区的数十万贼兵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战场上,金戈铁马,喊杀声震耳欲聋。杨义臣身先士卒,指挥若定,麾下将士们更是奋勇杀敌,锐不可当。经过一番激烈鏖战,最终杨义臣大获全胜,成功地击败了这群穷凶极恶的贼寇,并将其中不少人收归己用。
随后,杨义臣派遣驿卒快马加鞭,将此次辉煌的战果详细地上奏给了身在京城的皇帝。隋炀帝得知这个消息后,不禁大吃一惊,长长地叹息一声说道:“朕先前竟然不知这贼势已然如此严重,杨义臣所降服的贼人怎会如此之多啊!”
一旁的大臣虞世基见状,赶忙上前一步,拱手作揖道:“陛下息怒,虽说这些小贼数量众多,但终究只是乌合之众,成不了什么气候。然而如今杨义臣大破贼军之后,手中掌握着重兵,且长期在外统兵作战,此乃最为不妥之处啊。”
隋炀帝听了虞世基这番话,心中暗自思忖片刻,觉得甚有道理。他担心杨义臣拥兵自重,日后可能会生出祸端来。于是当即下令,火速召回杨义臣,同时还下令解散其所属军队。接到圣旨后的杨义臣虽心有不甘,但也只能无奈遵旨行事。就这样,原本已经被打压下去的起义军失去了强大的对手,趁势又重新崛起,再度变得猖獗起来。
长期逗留在江都的隋炀帝,还在整日沉迷于女色和享乐之中。他建造了豪华的迷楼,广纳吴地之吴娃(指江南美女),专门用来享乐,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醉生梦死,完全不顾国家大事和百姓疾苦。
正如那时船夫的哀唱:“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今我挽龙舟,又阻隋堤道。方今天下饥,路粮无些校。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寒骨枕荒沙,幽魂泣烟草。悲损门内妻,望断吾家老。安得义男儿,焚此无主尸。引其孤魂回,负其白骨归!”(出自唐代诗人褚载的《吊古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