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凌烟志凌云朗月

第28章 格局决定命运,还看唐公李渊隋末风云中的权衡与布局(第3页)

 李渊听后,知晓杨子崇为人正直,是位忠臣,虽心有惋惜,但毕竟又得到一座城池,烦躁的心情方得以稍微恢复。

 李世民这时进入帅帐,李渊告知张纶攻取离石一事。

 李世民听后,也是对杨子崇一阵惋惜,说道:“我们刚起义兵,得到离石城也是一件可喜可贺之事,父亲应当重赏张大夫破城之功。”

 李渊点头称“是”。

 李世民接着说道:“儿子听说李密已攻取河洛之地,瓦岗寨的翟让等人皆奉他为主,李密自号魏公,如今拥有数十万兵马,声势颇盛。依儿之见,当下不如暂且与他结盟,以免东边受到李密的牵制。”

 李渊表示赞同,遂找来温大雅,命其草拟书信,与李密约定结为同盟。信件拟就,李渊即遣人快马加鞭送去给李密。

 李密收到李渊的结盟信,自恃兵力强大,想要成为盟主,就让祖君彦按照其意书写回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很快,李密的回信便呈至李渊面前。李渊即刻展阅,信中写道:“与兄共事,虽分属不同派系,然同姓李氏。今吾已受天下英雄推举为盟主,愿兄共襄盛举,一同谋取隋室江山。”

 李渊看到至此处,不禁微笑道:“好个狂妄之徒!”

 信中又言:“若兄不弃,不妨各率数千精兵赴河内,当面缔结盟约,携手讨伐隋室,吾将不胜荣幸!”

 李渊读罢,遂召李世民前来共议此事。李渊对李世民说道:“李密此人甚是狂妄自大,仅凭书信定约,尚且不足。如今我军全力征讨关中,若不与他结盟,恐多树敌。不如暂且示以谦卑之态,佯作应允,令其骄横自满,为我等挡住河洛之隋军。如此,我军便可专心西进。待关中平定之后,再凭藉天险之地,积蓄力量,坐观其鹬蚌相争,我等则可坐收渔翁之利。”

 李世民听后,点头称是,急忙回答说:“父亲的计策太好了,就按照您说的来写回信吧!”

 于是,李渊再次让温大雅起草回信。信里写道:“我虽然平庸无能,但幸运地继承了祖先的遗业。我曾出任八使,又负责管理六屯。如今国家动荡不安,我有责任,却没德能扶持天下。所以我召集义兵,与北方的狄族结盟,共同拯救天下,我的志向是重振隋朝朝纲。

 上天养育百姓于大地,一定会有统治领导百姓的人,如今能够领导百姓的人,除了你还能是谁呢?我已经超过了五十岁,本不想再追求什么。我很高兴拥戴你这位弟弟,希望能依附在你身边。只盼望你能早日接受天命,安抚百姓。

 你作为宗族联盟的首领,日后成事,能将我的名字记载在族谱里,重新被封在唐地,这对我来说已经是很光荣的事情了。我实在不忍心像商汤在牧野杀死商纣王那样对待隋朝,也不敢像刘邦在咸阳抓住秦王子婴那样对待我的皇亲。汾河和晋水一带还需要安定,盟津的会盟也还没来得及选日期。我就此回信!”

 温大雅将信写好后,李渊与李世民仔细观阅,皆赞其写得好,遂命人速将信件送至李密处。李世民说道:“此信送达后,李密必会将心思放在全力攻打隋军上,如此一来,我等便无东顾之虞了。”

 没多久,信使归来禀报,称李密看过回信后甚为得意,手捧信件四处炫耀,给瓦岗军将领们看说:“唐公推崇我,天下就不足以平定了!”

 李渊闻之,心中愈发踏实,心说“天狂有雨,人狂有祸,但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此后,李渊为了稳住李密,从此信使往来不断。只不过,李渊写去的信件都是美言和夸赞,从而使李密对其好感倍增,逐渐对唐军放下了戒备和警惕。

 从李渊和李密信件沟通的内容来看,我们已经能明显看出两个人的格局和胸怀。李密自视甚高,眼中无人。而李渊则表现出极大的隐忍和长远的战略眼光,他通过写信以低姿态安抚李密,表面上恭维和推崇,实际上是为了争取时间和空间,暗中布局,以便自己能够解决后顾之忧,顺利西进关中,最终夺取天下。这些差距最终导致了他们在隋末唐初的历史变革中不同的命运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