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李世民以贤德治军,引得贵人良将纷纷相助(第2页)
九月二十三日,李渊率众返回长春宫。
九月二十四日,出于战略考虑,李渊决定将临时大本营移兵冯翊驻扎。冯翊地处关中要地,移兵至此,不仅能够加强对关中的控制,还能有效应对来自东部的威胁,确保军事行动的顺利进行。
敦煌公李世民按照李渊军令率数万军马继续向西挺进,所到之处,附近贼盗侠义之士也是纷纷率众归附,当义军抵达泾阳时,营地连绵数里。此时,李世民的军队大约聚集了九万兵马。
隋朝泾阳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此地距长安城仅剩八十余公里。泾阳的名字最早见于《诗经》,其名源于位于泾河之北。在战国时期,秦灵公曾以此地为临时都城。秦并六国后,泾阳属内史辖地。隋开皇三年(583年),实行州、县二级地方行政制度,泾阳直属雍州。隋开皇九年(589年),泾阳县改名咸阳县,但开皇十一年(591年)又复设泾阳县。唐朝贞观元年(627年),泾阳县属关内道雍州。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属雍州泾阳县辖。
泾阳县不仅是陕西省咸阳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的战略重地。这里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柳毅传书》的发生地,见证了无数历史变迁和人物传奇。泾阳县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现代陕西省咸阳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在其地域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李世民的九万余人的队伍刚安置好营寨,柴绍与平阳公主也率领的娘子军一万余人也赶到了泾阳与他会和一处。
李世民听闻姐姐和姐夫赶来,高兴地走出营寨迎接他们。
只见姐姐李氏身披铠甲,腰间悬着宝剑,脚踩战靴,一副英姿飒爽的女将风范。李世民不禁对姐姐大加赞赏。李世民看到这一幕,心中既惊喜又欣慰,满脸笑容地向姐姐行礼说:“姐姐辛苦了!”
李氏笑着回答:“我是特意来帮敦煌公的!”
李世民听后连忙道谢,他带着姐姐和姐夫进入军帐,聊了很久才出来。李世民看到姐姐带来的娘子军,看上去个个精神抖擞,军姿严整,在他们出营帐之前,丝毫不乱,在姐姐的严格训练下,果然都是精兵强将。李世民在心中不由得给姐姐点了一个大大的赞。
接着,李世民又和柴绍简短交谈了几句,然后下令让这支娘子军部队左右驻扎。柴绍的营地在左边,李氏的营地在右边,各自搭建起军帐并带领部队驻扎下来。
第二日,军卒向李世民报告,称扶风郡丘师利、丘行恭兄弟二人带领部队前来投靠,现在营寨外等候。
李世民早就听闻兄弟二人是文韬武略、智勇双全之人,立即率众将前往营门迎接丘氏兄弟和他们的队伍。
丘师利,字行则,河南洛阳人。隋末,面对群寇扰乱家乡渭滨县,举兵保卫家园;归附唐王李渊,随后参与了多场战役,为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做出了贡献。丘师利在唐朝被封为郿城县公,曾任扶风道招慰大使、柱国、左骁卫将军等职,最终在贞观十四年去世,享年六十二岁。
丘师利不仅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贡献,其家族成员在唐朝也都有着不俗的成就,丘师利的儿子丘英起,曾随侯君集讨伐高昌,后担任左屯卫龙泉府果毅都尉。
丘师利的弟弟丘行恭,与他一起聚兵起义,归顺李世民后,丘行恭被任命为光禄大夫,在唐朝建立过程中,丘行恭参与了平定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割据势力的战役,屡建战功。他还参与了玄武门之变,诛杀李建成部将等。最着名的贡献是在邙山之战中,李世民单骑突围时,丘行恭单枪匹马救出了李世民,展现了其勇猛非凡。作为李世民的重要支持者,丘行恭在玄武门之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丘行恭生性严酷,与同僚关系紧张,多次因手段残酷而遭弹劾。但他对李世民忠心耿耿,多次被免职后又能官复原职。丘行恭在李世民和李治时期都得到了重用,最终升任右武侯大将军,冀、陕二州刺史,并以80岁高龄去世,追赠荆州刺史,谥号襄,陪葬于昭陵。
丘行恭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不仅在战场上建立了赫赫战功,还在唐朝的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尽管性格上有争议,但他的贡献和历史地位是不可否认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丘氏兄弟二人的家乡渭滨县又称眉县,位于今天的陕西省眉县境内,眉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秦岭北麓,渭河穿境而过。眉县建置始于战国时期,境内有白起城。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设为武功县,秦灭六国后实行郡县制,于今眉县渭北设眉县。此后,眉县历经多次更名和行政区划调整,最终在1961年恢复眉县建置。
眉县以新材料、纺织、食品加工、装备制造四大产业为支柱产业,以钛材料、生物产业、智能机器人、电子信息、新型建材为新兴产业,以康养旅游为引领的现代服务业为主导。
眉县还是中国公认的“三乡”,即中国酒文化之乡、中国猕猴桃之乡、中国青铜器之乡。眉县民间艺术形式源远流长,种类繁多,如脸谱、剪纸、刺绣、皮影、泥塑等。
眉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红河谷旅游景区、扶眉战役纪念馆、张载祠等,读者朋友们有时间可以前往感受自战国至今的眉县人文、风景和历史。
李世民将丘氏兄弟二人领回营帐。
营帐内,布置简洁却透着一种沉稳的气势。李世民坐在主位上,眼神中带着欢喜与友善,他先开口说道:“二位英雄前来投靠于我们义军,我甚是欣喜。我曾听闻二位在家乡起兵,此等义举定有不凡缘由。”
丘师利恭敬地行了一礼,回答道:“将军,如今隋室衰微,天下大乱,各地盗贼纷起,我们的家乡也未能幸免。那些贼寇烧杀抢掠,百姓们苦不堪言。我们兄弟二人实在不忍看到家乡生灵涂炭,所以便召集了一些乡里勇猛之士起兵保卫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