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凌烟志凌云朗月

第77章 隋唐乱世中的抉择,对,则飞黄腾达;错,则万劫不复(第2页)

 隋唐时期的洮州,即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临潭县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农区与牧区、藏区与汉区的结合部。这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民族文化,是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地方。

 临潭县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唐置临潭县,清设洮州厅,民国二年(1913年)复置临潭县至今。这里也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主要有汉族、回族、藏族等,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如洮州刺绣、铜锅铸造等。另有洮州卫城、牛头城等历史遗迹,展示了临潭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临潭县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是一个充满民族魅力的地方。

 当时的公元618年八月,自王世充兵变后,东都洛阳宛如一座处于风暴中心的孤岛,各方势力随着局势的急剧变化而发生着深刻且复杂的改变。

 早在同年四月宇文化及离江都欲北回关中之时,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扩充势力范围,便开始大肆封官许愿。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他将目光投向了杜伏威,任命其为历阳太守。历阳乃战略要地,此任命本意是想拉拢杜伏威,使其成为自己阵营中的一员。

 前文我们提到过杜伏威起兵淮南(今江苏扬州一带),自号吴王,是隋末南方的重要起义领袖之一。

 历阳在隋朝时期被称为历阳郡,治所在现今的安徽省和县。隋朝时期,历阳因位于历水之阳而得名。隋大业三年(607年),历阳郡复置,下辖历阳、乌江二县。历阳在军事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隋朝将领贺若弼在攻打陈国时,多次在历阳集中军队,利用历阳的地理位置迷惑敌人,最终成功攻占陈国的南徐州。此外,隋末杜伏威也曾以历阳为根据地,进行反隋斗争。

 然而,杜伏威并非是那种轻易屈从于权势之人。他深知宇文化及的为人,也看清了这场叛乱背后的混乱与邪恶。于是,他果断地拒绝了宇文化及的“美意”。之后,杜伏威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他向东都洛阳的皇泰主杨侗上表称臣。

 皇泰主在接到杜伏威的上表后,对杜伏威的忠义之举深感欣慰与赞赏。为了表彰杜伏威,皇泰主任命他为东道大总管,这是一个极具分量的职位,赋予了杜伏威较大的军事指挥权。同时,皇泰主还封杜伏威为楚王,这一举动不仅巩固了杜伏威在江淮地区的地位,也显示了隋朝末年的政治混乱和权力真空。

 由此可见,杜伏威以其独特的政治智慧和坚定的道德立场,在隋末唐初的纷繁局势里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杜伏威的反隋之举,源于对隋朝统治腐朽不堪的深刻认识,他决心为天下苍生谋得一条生路。然而,即便在反抗隋朝的道路上,他也有着明确的道德准则。宇文化及弑杀隋炀帝,篡夺皇位自立为帝的行径,在杜伏威看来,是大逆不道、违背伦常的,这样的“乱臣贼子”所建立的政权毫无正统性可言。

 尽管宇文化及出于拉拢的目的任命杜伏威为历阳太守,但这被杜伏威视作是一种别有用心的诱惑,他坚决地拒绝了这一任命。在杜伏威的心中,有着清晰的界限和坚定的信念。他明白,与宇文化及这样的人为伍,不仅是背离自己的初心,更是对自己道德底线的践踏。他坚信“我不入你的局,你说什么都没用”,这种乱世中对于诱惑的清醒认知,让他没有被一时的利益而迷惑。

 为了寻求正统性,杜伏威做出了一个极为重要且精明的决定。他上表东都洛阳的杨侗,表达了自己愿意称臣的诚意,目的是获取正统的政治背景,以此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时的东都洛阳,杨侗政权正在谋求稳固和扩张。对于东都而言,将政治影响扩大到江淮地区是至关重要的战略目标。杜伏威所领导的势力在这一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若能将其纳入麾下,对杨侗政权的稳固和扩张无疑具有极大的助力。

 杨侗敏锐地察觉到了杜伏威归附的潜在价值,迅速做出了回应。他欣然同意了杜伏威的归附,并授予其东道大总管的职位,封其为楚王,给予了杜伏威极高的政治地位和尊荣。

 从战略的层面考量,杜伏威选择投靠东都政权的决定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在那个混乱的年代,政权的选择对于势力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东都洛阳的杨侗政权相对于宇文化及的叛乱政权而言,更具正统性。这意味着能够为其提供更大的政治资本,使其在众多势力中更具合法性和合理性。同时,东都政权也更有可能为其提供雄厚的军事支持,助力他在江淮地区的扩张和发展。

 杜伏威在这一系列的政治抉择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眼光和灵活的策略,为其势力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与此同时,沈法兴也在这一时期的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

 在宇文化及杀隋炀帝后欲北归关中时,沈法兴以讨伐宇文化及为名起兵,从东阳出发,迅速攻下余杭、毗陵等郡县,拥有精兵六万,自称江南道总管,割据江东,断了宇文化及的后路。

 到了八月,沈法兴认为自己世居南方,家族世代都是郡中有声望的大姓,便以替隋炀帝报仇为名,向越王杨侗上表称臣,自称大司马、录尚书事、天门公,承制设置百官。

 “大司马”乃三公之一,掌管军事,是朝廷中至关重要的职位;“录尚书事”意味着可以总揽朝政,参与决策国家大事;“天门公”则是给予他的封号,彰显其尊贵的地位。

 沈法兴此举,实则是想要效仿古代权臣,承皇帝旨意设置百官,以此来掌控实际的权力。

 在沈法兴的安排下,一系列官员被任命。陈杲仁被任命为司徒,司徒在古代官职体系中地位极高,主要负责协助皇帝治理国家,掌管土地、人民等重要事务;孙士汉被任命为司空,司空负责工程建设、水利等诸多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蒋元超被任命为左仆射,左仆射在朝廷中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政务,是中央政府的重要官员之一;殷芊被任命为左丞,左丞主要负责监察百官,纠察不法行为;徐令言被任命为右丞,与左丞共同履行监察职责;刘子翼被任命为选部侍郎,选部侍郎负责官员的选拔任用,掌握着朝廷官员的进退升迁;李百药被任命为府掾,府掾则是协助长官处理府中事务的重要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