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高开道建立燕国(第2页)
高开道率领精兵强将一举攻下怀戎后,随即挥师北上,继续扩张自己的领地。到了公元617年十一月,高开道攻至北平治所卢龙县,位于今日河北省卢龙县卢龙镇。卢龙镇历史悠久,自北魏以来,历为府、州、郡、县治所。1953年设城关镇,1958年改城关公社,1984年复置城关镇,1988年更名为卢龙镇。
卢龙城内,隋朝右武卫大将军李景眉头紧锁,站在城楼上,远眺敌营。他深知高开道来势汹汹,但卢龙城坚墙厚,粮草充足,他决心死守。
李景字道兴,是天水休官人,隋朝时期的着名将领和政治人物。他出身于官宦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熏陶,不仅习文识字,更练就一身武艺,对军事有着浓厚的兴趣与天赋,年少时便投身军旅,渴望在边疆建功立业。李景在隋朝建立后,因其在北周时期参加北周武帝平齐之役和平定尉迟迥之乱的功绩,被赐予平寇县公。其出生年月不详,但依据其人生经历推断,在公元618年李景约六十有余。
李景参与了多次重要战役,包括平定高智慧之乱、汉王杨谅之乱、吐蕃和吐谷浑等,因其勇猛善战,多次被提拔和赏赐,最终晋升为右武卫大将军,并被封为滑国公。
李景以忠诚正直着称,他的忠诚和正直被当时的人所称赞,皇帝也非常信任他。隋朝末年,李景被任命为右武卫大将军,负责镇守北平(今河北卢龙一带),负责防御北方突厥和镇压地方叛乱。
“将军,高开道又来攻城了!”副将急匆匆跑来,声音中带着一丝紧张。
李景冷笑一声,命令道:“传令下去,全军戒备,誓死守住北平!”
高开道的军队如潮水般涌来,箭矢如雨,攻城器械轰鸣不止。李景亲自指挥,将士们奋勇抵抗,城墙上刀光剑影,喊杀声震天动地。高开道久攻不下,心中焦躁,但他不甘心就此退兵,下令继续围攻。
一年过去,到了公元618年十二月上旬,北平卢龙城依旧屹立不倒。高开道心中暗恨,却又无可奈何。
此时,辽西太守邓景率兵来援,李景大喜,决定率部突围,与邓景会合。
邓景的早年经历不详,但可以推测他是隋朝的一名中低级军官,因战功或才能逐渐升迁。隋朝末年,天下大乱,邓景被任命为辽西太守,负责镇守辽西地区(今辽宁西部至河北东北部一带)。
辽西是隋朝东北边疆的重要地区,北接突厥,东邻高句丽,地理位置极为重要。邓景作为辽西太守,肩负着防御突厥南下和高句丽西进的重任。在隋末乱世中,他努力维持地方秩序,保护百姓免受战乱之苦。
公元618年十二月中旬,辽西太守邓景得知北平(今河北卢龙一带)守将李景面临突厥和地方叛军的双重压力。邓景与李景同为隋朝旧将,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因此决定率兵支援李景,共同抵御突厥和叛军。这一行动体现了邓景的全局观和责任感。
隋朝灭亡后,天下群雄并起,邓景作为旧朝辽西太守,面临复杂的局势。他既需要应对突厥的威胁,又需要在各方割据势力之间周旋。尽管史料中没有详细记载他的最终结局,但可以推测他可能与其他隋朝旧将一样,最终归顺了唐朝。
副将得知将军李景要出城与邓景会和,眼中满是不舍,遂问道:“将军,我们真的要放弃北平吗?”。
李景叹息道:“北平虽坚,但孤城难守。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与邓景会合,再图后计。”
李景放弃坚守一年的北平城,出城与邓景会合,是基于粮草枯竭、外援希望和战略转移的多重考量。他的战略目的是集中兵力、增强战斗力、寻找战机,并可能联合其他隋朝旧将,共同抵御突厥和割据势力。这一决策反映了隋末乱世中边疆将领在复杂局势下的艰难抉择和战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