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宇文士及降唐因人品受重用,封德彝八面玲珑遭冷落(第2页)
此外,唐朝初年朝廷内部存在权力斗争,尤其是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李渊通过这一安排既维持了政治平衡,也为李世民日后掌握朝政大权奠定了基础。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顺利继位为唐太宗,尚书令一职的空缺也为其集中权力提供了便利。在当时,这一安排既体现了对李世民功劳和地位的认可,也反映了唐朝初年复杂的政治局势和李渊的统治智慧。
尚书省下属的礼部的最高官员是礼部尚书,负责具体的接待礼仪。兵部的最高官员是兵部尚书,负责投降人员的安置和军事安排。
投降人员到达后,先由地方官员上报朝廷,随后由礼部安排初步接待。礼部会派遣官员迎接,并安排住宿和饮食。 礼部根据投降人员的身份和地位,安排相应的觐见礼仪。觐见皇帝时,投降人员需按照规定的礼仪程序进行,如行跪拜礼、献上降表等。
投降人员在礼部官员的引导下,进入皇宫觐见皇帝。皇帝会亲自接见,并询问相关情况,表达安抚和赏赐之意。
接见结束后,皇帝会根据投降人员的身份和贡献,决定封赏和安置。礼部负责拟定封号、赏赐物品,兵部则负责安排投降人员的职务或驻防地点。
投降人员安置后,朝廷会继续关注其动向,确保其忠诚。如有必要,还会派遣官员进行监督和管理。
唐初接待投降人员的程序严谨而规范,体现了唐朝对归顺者的重视和礼遇。通过这一系列程序,唐朝不仅能够有效吸纳各方势力,还能巩固自身的统治基础。
得知宇文士及来降,李渊不禁感慨万千。他放下手中的奏章,目光望向殿外,思绪仿佛回到了多年前的隋朝。
那时是七年前大业八年(612年),两人同在隋朝朝中为官,交情甚笃。宇文士及为人谦和,才华横溢,虽出身权贵之家,却从不恃宠而骄。李渊记得,自己当年时任隋朝殿内少监,宇文士及任尚辇奉御,两人在宫中值夜时,边对弈棋局边促膝长谈。
落子间,李渊忽而叹道:"士及啊,这天下棋局,你我皆是棋子。"
宇文士及执棋的手微微一顿,抬眼望向池中游鱼,低声道:"少监此言差矣,棋子亦可为棋手。"
论及天下大势,宇文士及每每言辞恳切,流露出对百姓疾苦的关切。然而,世事无常,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宇文士及随其兄宇文化及辗转各地,最终化及弑君自立,走上了不归路。
李渊自立帝位后,每念及旧情,也总是提起这位老友。后来,宇文化及弑君,宇文士及跟随其兄至魏县,后又驻扎济北。李渊得知后,轻叹一声,立即提起笔,在纸上写下几行字,命人快马秘密送往济北,召宇文士及前来归顺。他心中明白,宇文士及虽曾随其兄宇文化及流亡,但其本性纯良,与化及的暴虐截然不同。
年近五十的宇文士及当时接到唐朝皇帝李渊的密信后,展开只见八字:"士及速归,共谋大事。"他摩挲着信纸,想起当年隋宫与李渊对弈长谈,心中暗忖:"兄长刚愎自用,恐难成事。不如..."
果然,宇文士及接到手诏后,虽身处化及阵营,却早已心生归唐之意,他当即喊来封德彝。
夜深人静,时年五十一岁的封德彝与宇文士及对坐府中密室,封德彝看到皇帝李渊密信,轻叩案几,凑近低语:"蜀王(指宇文士及)何不早作打算?窦建德大军势在必得,你兄长残暴不得人心,不如我们以督粮为名,静观其变。蜀王您应当尽早决断,抓紧向唐朝皇帝回信。"
宇文士及望向帐外明月,想起长安旧事,终于点头。
当夜,他唤来心腹家僮:"你持此金环,星夜兼程赶往长安。"
家僮领命后,悄悄将金环送至长安,寓意“还归”。李渊见到金环,得知宇文士及心意,心中大慰。
据《资治通鉴·卷187》载,武德二年(619年)闰二月,宇文化及被河北起义军窦建德围困于聊城,最终城破被杀。此前宇文士及与封德彝已脱离宇文化及集团,屯驻济北(今山东茌平)。宇文化及败亡前,宇文士及与封德彝已暗中策划归唐。《旧唐书·宇文士及传》提到,封德彝在济北"潜劝士及反图化及",二人借督粮之名脱离主力,驻扎在济北,保存了部分兵力与粮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