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凌烟志凌云朗月

第117章 王世充上演“封相”闹剧(第2页)

 王世充微微一笑,点了点头:“你说得对,确实不宜操之过急。”他的语气平和,但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悦。

 这时,长史韦节和杨续站了出来,语气坚定而急切:“主公,隋朝的气数已尽,这是显而易见的。非常之事,本来就不能与常人商议。如今天下大乱,正是您顺应天命、登基称帝的良机!”

 太史令乐德融也附和道:“去年长星出现,正是除旧布新的征兆;今年岁星在角、亢二宿,亢宿是郑国的分野。这是天意啊!若不尽快顺应天道,恐怕王气会衰弱消失。”

 王世充听着这些话语,心中暗自盘算。他知道,这些人是在为他铺路,但他也清楚,称帝并非易事。他沉吟片刻,最终点了点头:“诸位所言极是,天命不可违。”

 就在这时,外兵曹参军戴胄站了出来,神情严肃:“主公,君臣如同父子,休戚与共。您不如竭尽忠诚,为国效力,这样家和国都能安定。称帝之事,还需三思。”

 王世充假意称赞:“戴参军说得有理。”然而,他的心中早已不耐烦。他挥了挥手,示意戴胄退下。

 几天后,王世充再次召集众人,商议接受九锡之礼。戴胄再次站了出来,语气坚决:“主公,九锡之礼非同小可,此举恐引起天下非议,还请三思!”

 王世充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怒斥道:“戴胄,你一而再、再而三地阻挠,是何居心?”

 他当即下令,将戴胄外放为郑州长史,让他与侄子王行本一起镇守虎牢关。

 戴胄离开时,心中满是无奈与愤懑。他望着东都的方向,低声叹息:“天下将乱,非一人之力可挽啊……”

 与此同时,王世充派段达等人向皇泰主(隋恭帝)杨侗进言,请求加封自己九锡。皇泰主坐在龙椅上,神情淡漠:“郑公前些时平定了李密,已经被封为太尉,从那以后,并没有特别的功绩。等天下稍微平定一些,再商议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