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凌烟志凌云朗月

第140章 唐将任瓌大败郭士衡,刘弘基夜袭河阳桥断东都粮道

第140章 唐将任瓌大败郭士衡,刘弘基夜袭河阳桥断东都粮道

 罗士信归降唐朝后,王世充的反应既愤怒又无奈。这位郑国皇帝十分清楚罗士信的勇猛与才能,其叛降不仅意味着失去一员大将,更对洛阳城中的军心士气造成了沉重打击。

 王世充在洛阳宫中大发雷霆,摔碎了案几上的玉杯,怒斥道:";孤待士信不薄,何至于此!";

 然而,愤怒之余,他更感到深深的忧虑,罗士信熟知郑军的布防虚实,其归唐无疑将给王世充的统治带来巨大威胁。

 为挽回局面,王世充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他加强了对洛阳周边要地的防守,特别是谷州、河阳等战略要冲,以防唐军趁势进攻;他又下令严查军中与罗士信关系密切的将领,以防再有叛降事件发生;之后,他试图采取通过封官许愿来安抚军心,但效果甚微。与此同时,王世充的侄子王道询因夺马之事备受指责,朝中大臣纷纷上书要求严惩,但王世充念及亲情,仅将其贬职了事。

 罗士信的叛降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郑国朝堂的层层波澜。王世充虽表面镇定,内心却已预感到局势的恶化。他站在洛阳城头,望着远处的唐军旗帜,喃喃自语:";士信一去,大势去矣。";

 而此时的罗士信,已成为唐朝的大将,他的倒戈,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加速了王世充政权的覆灭。

 武德二年(619年)七月十五日,王世充派他的将领郭士衡再次进攻谷州(今洛阳新安)。今新安县大致位于洛阳市的西方,两地相距约35公里左右。年近五十的谷州刺史任瓌率军大败郭士衡,几乎将其全军俘虏或斩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