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唐高祖赐姓封王布棋局 罗艺大败夏军回敬大礼(第3页)
唐代衡水县辖区远小于今衡水市,结合滏阳河古河道走向与考古发现,具体交战地点应在今桃城区邓庄镇附近。该区域曾出土唐初制式横刀、箭镞等兵器窖藏,为这场千年前的突袭战提供了实物佐证。
此战既验证了李艺麾下幽州骑兵的强悍战力,也凸显出唐高祖李渊在武德二年对北方军事布局的前瞻性。
"报——斩首夏军三千,擒敌将张君立!"捷报传入长安时,吏部尚书封德彝正与考功郎中核验官员簿册。
这位以"明达吏事"着称的重臣捻须叹道:"杨恭仁制授纳言,罗艺特封郡王,皆出三省联署。今观衡水大捷,方知圣上深谋。"
封德彝案头放着的《唐六典》在烛火下泛着微光,记载着这个新兴帝国精密运转的官僚体系。
退守饶阳的窦建德则摔碎战报怒斥群臣:"罗艺小儿竟坏我大事!"
谋士凌敬却道:"唐廷以关陇旧族掌枢要,用山东豪强为藩屏,此乃分而治之策。"
这番对话无意间道破了李渊的帝王心术,既要用弘农杨氏这样的关陇贵族稳定朝局,又需借罗艺等地方势力巩固边疆。
值得注意的是,杨恭仁在次年即转任中书令,反映了唐初"三省长官"频繁调动的政治特点;而罗艺虽因赐姓封王显赫一时,但最终因其性格骄纵难逃被诛的命运,这也揭示了唐朝对地方实力派系既拉拢又防范的双重策略。
当杨恭仁次年转任中书令时,尚书左仆射萧瑀曾私下议论:"三省长官岁易其位,圣意难测啊。"
这番感慨在甘露殿梁柱间悄然消散。
而远在幽州的李艺,抚摸着御赐金甲对心腹说:"昔汉高祖云'非刘氏不王',今吾既为李姓,当与国同休!"
其豪言壮语中殊不知已暗藏危机,为日后悲剧埋下伏笔。
这些后续事件的演变生动展现了武德年间"关陇本位"与"山东招抚"并重的用人智慧,以及唐初制度设计与现实政治间的复杂互动,恰似那段历史最精妙的隐喻:关陇贵族的笔墨与山东豪强的刀剑,共同写就了大唐盛世的序章。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