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凌烟志凌云朗月

第159章 秦王力主决战刘武周(第2页)

 太极殿内,李世民当庭剖析战局,手指重重叩在柏壁地形图上,"陛下,突厥狼骑善野战而不耐久围。宋金刚孤军深入五百里,粮道皆经吕梁险隘。若以精骑断其归路,贼必自溃。"

 这番判断源自他月前派斥候绘制的敌军补给路线图,更暗含对裴寂驱民焚粮之祸的反思。

 李世民继续说道:“太原是奠定帝王基业的根基,更是国家命脉所在;河东地区物产丰饶,是供养都城长安的重要依托。若将这两处要地拱手相让,臣实在痛心疾首。恳请陛下拨付三万精锐之师,臣必能剿灭刘武周,收复汾州、晋州失地。”

 十月二十四日,唐朝皇帝李渊亲临华阴长春宫为儿子李世民及出征将士送行。

 长春宫旌旗蔽日。李渊亲赐李世民黄金甲胄,玄甲军精骑的马蹄在冻土上叩出沉闷回响。史载大军含关中府兵、元从禁军及陇右蕃兵,总兵力恰符三万之数。李世民特意将缴获的突厥战旗悬于阵前,既是震慑敌胆的心理战,也暗含破解刘武周与突厥联盟的深意。当三军誓师的呐喊震落终南山积雪时,一场决定大唐国运的远征就此拉开帷幕。

 这场战略抉择的背后,暗藏初唐权力格局的微妙博弈。李渊放弃河东之议,实为保全关陇集团核心利益;而李世民力主东征,既是对其太原起兵旧部的责任,更是拓展秦王府势力的关键一步。

 北宋《太平御览》特意记载了当日长春宫阶前的细节:李世民接过虎符时,目光掠过东方天际的启明星,那颗星辰正指向河东战场。

 而李渊最终颤抖着将虎符交付儿子时,不仅因为那句"国之根本"的泣血进言,更是看透了这场危机背后的转机,收复河东之战,或将成为新王朝凝聚人心的关键转折。

 公元619年冬,秦王李世民力主征讨刘武周、收复汾州晋州的战略决策,成为唐王朝由生存危机迈向兴盛的关键转折点。这场战役如果胜利,不仅能够解除威胁关中的心腹大患,更可以在军事、政治、经济三个维度重塑初唐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