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凌烟志凌云朗月

第160章 窦建德攻占黎阳,大义之举兵不血刃再得两州(第2页)

 三百唐军血雾喷溅在"夏"字大旗上时,窦建德抚着甲胄裂痕冷笑道:"传令,转锋黎阳!"

 遭遇黎阳唐军突袭挑衅后,窦建德当即率军回攻黎阳。

 第二日,黎阳城头,李世积看着远处滚动的尘烟,掌心渗出冷汗。

 西南角楼突然火起,原来是窦建德的先锋死士竟从排水暗道潜入城内。淮安王李神通的金甲在巷战中格外醒目,最终被夏军长矛逼至墙角。

 同安公主的鸾驾撞翻在街市,珠帘散落一地。

 "开闸!"李世积挥剑斩断护城河闸索,混着碎冰的河水汹涌而出,暂时冲垮了夏军云梯。他转身对亲卫嘶吼:"带公主从密道走!"

 自己却策马冲向父亲被俘的南门。魏征抱着官印从府库奔出时,正撞见窦建德的陌刀卫队。这个未来将影响贞观朝局的寒门士子,就此落入夏国枭雄之手。魏征早年参加瓦岗起义,是瓦岗军首领李密的谋士。李密失败后,魏征随李密归降唐朝,但一开始未得到重用,被安排在黎阳做差。

 此战,窦建德俘虏了淮安王李神通、李世积之父李盖、魏徵及唐高祖之妹同安公主。唯独李世积率数百骑兵渡河逃脱。

 淮安王李神通作为山东道安抚大使,不久前赵州之战中被窦建德击败,退守相州重新集结兵力。此时驻节黎阳这一永济渠枢纽要地。

 作为控制河北粮运的战略支点,黎阳仓当时储存着百万石粮粟,堪称隋唐第一粮仓。李神通的坐镇不仅关乎后勤命脉,更肩负着与幽州罗艺、并州李仲文形成三角防御、牵制窦建德势力的重任。这正是李渊"以宗室镇要冲"策略的典型体现,通过血亲重臣掌控关键据点,维系对新征服地区的统治。

 此时同安公主的出现则折射出更为复杂的政治背景。这位下嫁隋朝贵族王裕的李渊胞妹,其随军行动暗含利用隋室旧姻缘招抚河北豪族的深意。在隋末唐初的动荡时局中,皇室女性的身份往往被赋予特殊的政治使命。《册府元龟》明确记载她"从淮安王在军",这种看似反常的随军安排,实则是李唐政权对河北地区特殊政治生态的妥协与利用。

 然而这一精心布局最终因窦建德的突袭而崩溃。当时黎阳总管李世积将主力布防在卫州,导致黎阳防务空虚。当窦建德大军压境时,正在巡视防务的李神通与同安公主猝不及防。这场惨败不仅使李唐失去重要宗室成员,更严重挫伤了在河北地区的统治威信。《旧唐书》记载此事直接导致"山东豪杰多叛归建德",动摇了李唐对河北的控制。

 而令他们都没有想到的是,被俘的魏征后来成为贞观朝调整河北政策的关键人物,而李世民在虎牢关之战中展现的果决作风,某种程度上正是对此次宗室被俘教训的深刻反思。黎阳之失,由此成为唐初经略河北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

 卫州守军闻黎阳失陷,也开城投降。

 七日后,因父亲被俘,李世积返回向窦建德投降。夏军行营内,李世积单膝跪地,铁甲上的冰碴簌簌掉落,对窦建德恳求道:"懋功(李世积字号)愿降,惟求夏王保全家严。"

 窦建德把玩着从李盖行囊搜出的《卫公兵法》,忽然掷入炭盆:"用兵之道,岂在竹帛?"火光映着他脸上的旧疤,"黎阳仍交予你守,至于令尊..."他指了指身后营帐,透过晃动的毡帘,可见李盖正与魏征对弈。

 之后,窦建德任命李世积为左骁卫将军仍镇守黎阳,但将其父李盖带在身边作为人质。魏徵被授为起居舍人辅佐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