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凌烟志凌云朗月
第167章 浩州血战,唐军退守绛州(第2页)
龙兴寺寺内龙兴宝塔始建于唐,宋代重修时塔顶屡现“腾烟异象”,现存高42米的十三级浮屠,塔身唐代线刻佛像与宋金砖雕仍清晰可辨。
稷益庙内,明代壁画《朝圣图》以沥粉贴金技法绘就,生动展现上古后稷教民稼穑的场景,堪称农业题材壁画的巅峰之作。
在新绛,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诉说着往昔的辉煌。绛州鼓乐,作为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的瑰宝,其中《秦王破阵乐》气势磅礴,重现了李世民征伐刘武周时的金戈铁马,其擂鼓技法“花敲干打”更被音乐学界赞誉为“古代军乐的活化石”。
澄泥砚,这一以汾河古河道澄泥为原料制作而成的砚台,早在唐代便被列为贡品,独具的“贮墨不耗、积墨不腐”特性,引得历代文人墨客为之倾心。
这里的木版年画承袭宋代“平阳版刻”遗风,门神题材《神荼郁垒》至今仍沿用唐代吴道子线描技法,浓烈的色彩对比,彰显出其浓郁的民俗生命力。
而新绛的文旅融合,更是勾勒出一幅山水人文共生的诗意画卷。漫步在新绛的土地上,处处能感受到历史与自然的和谐交响。汾河湾风景区里,汾水绘就美妙的“s”形太极湾,岸边唐代古渡口遗址与生态湿地公园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春天可赏艳丽的“汾岸桃花”,秋天能观壮阔的“长河落日”。
三泉古镇的明清街巷肌理完整,九座牌坊串联起晋商票号的辉煌往昔,在那青砖灰瓦之间,打铁、酿醋等传统手艺店铺依旧敞开大门,迎接着南来北往的客人。绛守居园池作为隋代官家园林,凭借“一池三山”的布局,开创了中国北方园林的先河,园中唐代的《绛守居园池记》碑刻,详细记载了刺史樊宗师重修时的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