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凌烟志凌云朗月

第170章 唐高祖狩猎华山(第2页)

 后勤保障系统在狩猎前15日着手准备。物资调配方面,司农寺征调华阴县民夫三千人修整御道“免其庸调”;将作监制造折叠行幄。特殊装备上,尚乘局驯练“六闲”御马适应山地,昭陵六骏之“特勒骠”即曾参与;太仆寺精选波斯猎犬三十头以保障狩猎。

 地方迎驾系统在狩猎前10日行动起来。华州官府方面,刺史亲督“迎銮场”建造,现存华山玉泉院唐代柱础遗址;并按《开元礼》规定准备“簋簠各十二,牲牢少年”。

 民间协作也同步进行,西岳庙道士举行斋醮,猎户提前驱赶猛兽至预定区域,《朝野佥载》记“禁伤孕兽”令便是相关体现。

 当年,长安城的晨雾尚未散尽,太极殿内青铜仙鹤香炉已吐出袅袅青烟。武德二年十月甲子日(619年10月21日),当李渊完成华山祭天大典返回朝堂,一份来自河东的八百里加急军报,悄然拉开了冬狩筹备的序幕。

 “陛下,秦王军中粮秣仅支五日。”兵部尚书屈突通的声音在殿内回荡,突厥使臣索贡的文书与巴蜀叛乱奏章堆满御案。

 侍中裴寂轻振袍袖出列:“臣闻华山之阳祥鹿群现,此乃天赐武德之兆。”

 李渊抚须沉吟:";昔汉武上林射熊,光武广野逐鹿。值此多事之秋,朕当效先贤亲射猛兽,以彰武德。";

 萧瑀闻言立即附和:";陛下若行冬狩,既可振三军士气,又能慑四夷野心。";

 这番谏言如同投入静水的石子,激起了帝国中枢的精密运转。李渊在朝堂之上当即决定:“择吉日,狩猎华山!”

 当夜,政事堂内。紫微令崔善为展开三丈长的《狩岳仪注》,尚书左右仆射与太常卿围案而立。烛影摇曳间,众人推演着微妙的政治平衡:既要震慑观礼的突厥使团,又需配合秦王在柏壁的军事行动。最终定稿的仪注中,特别注明“以千牛卫射生手充猎围,示突厥以强弓劲弩”。

 十日后,长安城朱雀门晨曦未露已人马喧嚣。太常寺内,鎏金铜壶滴漏指向子时,太卜令郑元璹正以商周古法灼烧龟甲。火光映照下,“山天大畜”卦象渐显,龟裂纹路中竟现鹿角之形。

 随即,太卜令向朝廷奏报龟甲现";山天大畜";之象,卫尉寺卿督造的三重鎏金猎驾正被三十六名力士缓缓推出。尚乘奉御亲自检验";腾霜白";";紫燕骝";等六闲名驹,细犬坊进献的波斯猎犬项圈镶嵌瑟瑟宝珠。

 与此同时,太乐丞祖孝孙正指挥乐工调试新制《驺虞》,将龟兹琵琶的激越之音融入雅乐,太常少卿萧瑀抚掌赞道:“此声一出,足令百兽震惶。”

 当太常卿呈上《驺虞》乐谱时,李渊特命加入龟兹铙钹:";要让山鸣谷应!";

 五日后,禁苑校场内,寒霜覆地的黎明,左骁卫中郎将公孙武达挥动令旗,三千铁甲布阵演练八门金锁阵。旌旗蔽空处,秦王亲卫丘行恭率玄甲军作“突骑”冲阵,马蹄踏碎薄冰的脆响与金钲之声交响。监军宇文士及在《巡狩录》中记下:“阵合如天网,马鸣似雷震。”

 华州官道之上,司农寺丞赵元楷手持度支尚书印信,督率三千民夫拓宽御道。这条“狩道”宽达十丈,两侧植柏为界。将作大匠阎立德亲赴华山勘测,设计出可拆卸的组合式行宫,其构件精妙程度令后世出土的鎏金铜帐构仍闪耀着盛唐工艺的光芒。

 华山峪口,西岳庙前,猎户张十三带着祖传的驯鹰笛,将豹群驱赶至指定猎区。这位隋朝旧卒出身的猎头,严格遵循“三驱之礼”,以绳结标记孕兽巢穴,明令禁扰。与此同时,华州刺史张蕴正指挥工匠建造迎銮台,如今,台基遗址现存九层夯土,夹杂着波斯琉璃瓦残片,见证着丝路文明的交融。

 十二月十二日寅时,承天门九通鼓响震落檐上霜花。羽林郎将高举九旒龙旗开路,太子李建成的青盖车与秦王李世民的赤轮辇分列玉辂两侧。尚乘奉御亲自执辔,特勒骠的蹄铁在朱雀大街青石板上迸溅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