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秦王李世民汾水大败宋金刚,与士卒浊酒明志共箪食(第2页)
拂晓时分,唐军铁骑已卷起遮天烟尘扑向介休,被露水打湿的"李"字大旗猎猎掠过韩信岭隘口。
此时宋金刚尚有二万兵马,李世民先派总管李世积接战。
武德三年(620)四月二十五日辰时,介休城西汾水畔薄雾未散,宋金刚列二万精兵作"长蛇阵"横亘七里,矛戟寒光刺破晨霭。
李世民登高了望,见敌阵中军大纛忽隐忽现,转头对李世积笑道:"此阵首尾难顾,当为将军建功处!"
遂令徐世积(即李世积)率步卒八千正面接战。
巳时三刻,唐军赤旗方阵与宋金刚部玄甲兵轰然相撞,李世积初战"小却",实为诱敌深入之策,当宋金刚亲率中军压上时,忽闻阵后蹄声如雷。但见李世民亲率二千玄甲精骑自霍山隘口飞驰而下,明光铠映日生辉,恰似银龙撕开敌军后阵。《资治通鉴》生动记述:"王(李世民)引精骑击其背,世积噪而乘之,贼众大溃。"未时末,汾水两岸浮尸塞流。宋金刚看大势已去,轻骑逃窜,李世民追击数十里至张难堡。
张难堡为唐初河东重要军事据点,其故址在今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西南约12公里的张兰镇境内,地处汾河东岸冲积平原与太岳山余脉交界处。该地现存明代所建"古堡残垣"碑刻,民间称其为"秦王寨"。
张难堡北控雀鼠谷出口,南扼潞州(今长治)要道,距介休城仅8公里,东倚龙凤垣(海拔987米),西临汾河故道,形成天然防御体系。张难堡到了金、元朝时期易名张南寨,明清时地名雅化为张兰镇,其军事功能直至清末才完全消解,堪称见证冷兵器时代要塞防御体系的活化石。
四月二十五日申时,当李世民率玄甲军追至张难堡城下时,城头飘荡的竟是唐军残破的赤色战旗,浩州行军总管樊伯通、张德政率八百残部已在此血战旬月。据《元和郡县图志》载,樊伯通原为李渊晋阳起兵时的帐前亲卫,武德二年(619)十月刘武周南侵时临危受命浩州行军总管,其辖地本在沁源(今山西长治西北),因主力尽丧遂退守张难堡构建最后防线。
樊伯通,是并州祁县人,大业十三年(617)以骁勇入选元从禁军,霍邑之战中冒死救出被隋将桑显和围困的李建成,故得李渊器重。其浩州总管任期自武德二年十月至三年五月,后因伤病改任绛州别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