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凌烟志凌云朗月

第219章 唐将段德操“毒马计”破梁师都联军,智保延州(第2页)

 此时,唐朝面对着多势力协同作战,突厥始毕可汗调遣精锐轻骑万人,凭借其机动优势担当先锋;稽胡部族则在黄河以西召集万余游牧部众,专门负责包抄侧翼与破坏粮道;朔方梁师都亲率两万步骑混编主力直取中路。这种将游牧突袭与步兵攻坚相结合的混合战术,正是看准了延州城防虽坚,但后方纵深不足的致命弱点,城墙之后三十里无险可守,粮道暴露于河谷平川之间。

 驻守延州的唐朝延州总管段德操临危受命,率部迎击来犯的梁师都联军。芦子关外,段德操的游骑带着中书省招抚诏书已潜入稽胡部落;统万城南,唐军细作正在测绘盐湖方位;而被梁师都视为屏障的突厥战马,终将在巴豆草料前瘫软倒地。这个依靠盐利、胡骑与险隘维持的畸形政权,正如史书所评:"军民如居虎狼穴,外有唐军,内有胡骑,双刃悬顶",注定在历史洪流中化为朔风中的盐粒,消散于黄土之下。

 当梁师都联军越过长城烽燧时,却不知延州道行军总管段德操早已在芦河峡谷布下天罗地网,这位老将故意示弱,沿途丢弃的粮车上,麻袋里装的尽是掺了巴豆的草料。

 在冷兵器时代的军事战术中,掺入巴豆的草料堪称阴毒杀招。巴豆所含的巴豆油会刺激战马肠道,导致剧烈腹泻。食用后一至两个时辰时,战马会出现焦躁刨地、频繁甩尾等异常举动,此时马匹已开始肠鸣如雷,体温升高至39.5c以上,而骑兵往往误判为战马的临战兴奋。

 在三至四个时辰后,战马的黄绿色稀粪将会呈喷射状排出,马匹后肢被粪便糊结,奔跑时易引发肛周皮肤撕裂。突厥轻骑赖以成名的"三日千里"奔袭能力将彻底丧失,战马每小时需饮水6-8次以补充体液流失。

 六个时辰后,战马会因严重脱水使马眼凹陷,肌肉抽搐倒地。此时即便斩杀病马取肉,含有巴豆毒素的马肉也会导致士兵二次中毒,这正是段德操连环毒计的狠辣之处,既废突厥骑兵战马又断其粮源。

 史载唐军兽医官掌握着精确的药力配比,每百斤草料掺三两巴豆粉,恰使战马丧失战斗力而不会立即致死。在一年前(武德二年)灵州之战中,此术曾导致突厥三千铁骑未接战便自溃,马粪竟在戈壁滩上连成十里污迹。

 面对外寇联军,段德操则不慌不忙亲执大纛立于牛车,命前军诈败,诱敌深入三十里峡谷处,此时,食用毒草料的突厥战马开始腹泻瘫软。

 峡谷内骤然响起此起彼伏的战马肠鸣,声浪竟压过了马蹄声。突厥先锋将领阿史那啜刚要喝骂,座下宝马突然撅臀喷出黄绿秽物,腥臭汁液溅了他满靴金线。千余匹战马同时失禁的声响,如同黄河凌汛时冰层崩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