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凌烟志凌云朗月

第227章 刘旻献华池

当东南王世充困守洛阳的烽烟尚未散尽时,西北陇东黄土高原的褶皱深处,就在田瓒献地降唐的三天前(武德三年(620年)九月十五日),梁师都割据版图上的华池城(今甘肃庆阳华池县)突然传来异动,守将刘旻的牙旗毫无征兆地降下,唐军赤色旌旗迎着塞外秋风猎猎升起。

 这场悄然易帜的边关剧变,如同历史刻意安排的对称笔触,南北两场叛降如同剪刀般铰碎了群雄割据的最后脸面,李唐王朝的统一车轮在九月金秋轰然加速。

 梁师都帐下悍将刘旻,是出身于陇右豪族的猛将,早年追随梁师都割据朔方(今陕西横山),曾在雕阴之战中连破隋军三营,却在突厥与唐朝的博弈中渐生去意。

 当李世民在洛阳城下步步紧逼时,长安西北四百里的黄土高原上,刘旻突然率两千精骑献出华池,这座控扼马莲河与洛水交汇处的要塞,不仅是梁师都南防延州(今延安)的桥头堡,更是突厥骑兵南下关中的跳板。

 唐高祖李渊对此地来降喜出望外,当即授刘旻为林州总管,将华池周边新附的梁国五城(今甘肃合水、陕西吴起一带)划归其治下。

 唐代将刘旻辖地命名为"林州",蕴藏着复杂的地理与政治因素。华池所在的陇东黄土高原,彼时子午岭原始森林带尚存百里苍翠,《元和郡县志》记载其"林木深阻,胡骑难窥",这为州名奠定了自然基底。

 唐廷取"林"字既凸显该地"依林险而制戎狄"的军事特性,又暗含"如林之众归附"的政治隐喻,刘旻献城时携两千精骑、五座要塞归唐,恰似林木成阵归附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