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凌烟志凌云朗月

第240章 管州等四州易帜,迫使郑太子王应玄逃回洛阳城(第2页)

 此战唐军斩首敌三千级,获马匹器械无算,而更致命的是,王玄应败退时遗落的东线布防图,让李世民得以彻底切断洛阳与山东的联系。此役堪称隋唐战争情报战与心理战的典范,为数月后洛阳陷落埋下伏笔。

 李世积在管州城外重创王玄应后,这位郑国太子率残部退守荥泽城(今郑州古荥镇)。此役,冰封的汴水河面上,三万郑军折损近半,王玄应鎏金明光铠上的瑟瑟宝石也已脱落大半,却仍强撑威仪,连夜加固荥泽城防。他深知此城乃洛阳东部门户,若再失守,唐军兵锋将直抵含嘉仓城。

 唐军大营中军大帐内,沙盘上洛阳城模型被数十枚赤旗合围,李世民手中木杖指向荥阳方位,炭火将他的犀甲映得泛红,他又将木杆重重点向沙盘,问向一旁的首席幕僚道:"孝恪,这荥阳城,魏陆族侄前日递来密报,其妻儿被王世充锁在永福坊地窖。"

 王世充封任的荥州刺史魏陆,此人是杨庆旧部,其妻族正被王世充扣押为质。魏陆出身河南士族,具体郡望不详。隋炀帝大业年间(605-618年)累迁至荥阳郡司马,主管粮储漕运。其"精于筹算,通晓河渠",曾主持修浚通济渠郑州段,使荥阳仓(隋代六大官仓之一)储粮量增三成。

 武德元年(618年),王世充篡隋建郑,魏陆以"保全黎庶"为由留任荥州刺史。时荥州辖荥阳、成皋等七县,控扼虎牢关与汴水,为洛阳东部门户。武德三年(620年)冬,李世民部将郭孝恪密遣说客,以"保全其宗族"为约劝降魏陆。魏陆虽未立即应允,但默许唐军细作往来通信,同时,他已开始暗地里减少虎牢关郑军戍卒的粮饷。

 当夜,秦王李世民安排郭孝恪再次写信劝说荥州刺史魏陆归降。

 郭孝恪轻抚短须道:"殿下明鉴,臣三日前已寻得魏陆母之子下落。"说着,他自袖中抽出一方泛黄襁褓布,"此物乃魏陆之子出生时所裹,上有其母手绣'荥阳魏氏'四字。"

 帐外,马蹄声急,李世积掀帘而入,肩甲积雪簌簌而落:"禀秦王!刚截获王玄应给魏陆的蜡书,内书'若失粮道,屠汝三族'!"

 李世民冷笑一声,将密书掷入火盆,接着说道:"来得正好!孝恪,你仿魏陆笔迹回信'粮草已发,望太子亲迎',诱王玄应出虎牢。"他转身向李世积命令道,"李将军,你带五百锐卒扮作运粮民夫,车底暗藏猛火油!"

 郭孝恪铺开桑皮纸,言道:"臣再添一计,让那乳母之子假托送药,将此物塞入魏府。"他取出半枚虎符,继续说道,"王世充去年赏赐魏陆的右符在此,可配上左符拓印!"

 李世民击掌大笑道:"妙极!待魏陆见到完整虎符,定以为王世充要夺其兵权!记住,让送信人带句话:'永福坊地窖,今夜子时'!"

 郭孝恪蘸墨挥毫,边书写边说道:"臣再加句佛偈,'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他日朝堂相见,此语便是魏陆的投名状。"

 次日凌晨,朔风卷着黄河冰碴扑打荥阳城堞时,郭孝恪的密信已悄然送至荥阳。这位日后威震西域的谋臣,在尺素间藏了半幅洛阳城防图,特意标注着王世充软禁魏陆妻儿的永福坊方位。魏陆接到密信,思索再三,决定降唐。

 说来也巧,三日后,郑军大将军张志奉太子王玄应之命,携鎏金虎符冲入荥阳刺史府,要求魏陆立即发荥阳兵马支援前线。魏陆望着对方甲胄上沾着冰霜,心说:“王玄应的调兵令来得比预期更快,那就把这张志当做投诚状吧!”

 魏陆在暖阁设宴款待与张志一同前来的四位将领,特意搬出西域葡萄美酒。当张志仰颈痛饮时,屏风后突然转出十二名陌刀手,他们手中的兵器,正是三日前李世积大破郑军时缴获的制式装备。

 "此酒可合将军口味?"魏陆掷杯冷笑道,十二名甲士已按住张志四肢。城头适时响起三通鼓声,蓄须半月的唐军死士撕去伪装,将赤旗插上八丈谯楼。刺史府地窖里,郭孝恪早备好的三百套唐军服制此刻已派上用场,降卒换装后径直奔向汴水粮仓。翌日黎明,荥阳城四门突然洞开,魏陆押着浑身血污的张志巡城示众,城下唐军阵列中,赫然可见魏府老幼乘着蒙毡马车驶向安全处。

 郑太子王玄应派遣的大将军张志等四将到荥阳魏陆处调兵不成,反被魏陆设局擒获,整个荥州归顺了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