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凌烟志凌云朗月

第242章 西梁萧铣猜忌成性引内讧,高祖果断部署锁江陵(第2页)

 谁知,尚未起事,便被萧铣安插在身边的耳目察觉,萧铣得知后,为避免打草惊蛇,表面上不动声色,暗地里调遣亲信部署应对。他先以议事为名召董景珍之弟入宫,趁其未及防备时下令拘捕,随后以“谋逆”罪名迅速定罪,当庭斥责其“负恩背主”,命人推出门外斩杀。董景珍之弟遭诛后,萧铣进一步清洗其党羽,开始借机削弱董氏家族势力。

 董景珍此时正负责镇守长沙,闻弟死讯后,心中大为恐惧,萧铣虽下诏“景珍不与谋,特赦之”,但董景珍很是了解萧铣“外示宽宏,内实忌刻”的个性,遂于武德三年十一月献精兵七千、粮二十万斛,举长沙郡城投降了唐朝。

 唐朝朝廷接到董景珍的降表后,鉴于长沙的战略要地地位及其孤立无援的处境,当即下诏命峡州刺史许绍出兵接应。

 峡州即今日的湖北省宜昌市,唐代峡州辖境主要包含今宜昌市夷陵区及周边地区,位于长沙市的西北方向(略偏北),两地直线距离约330公里,按照古道实际距离约400公里。宜昌(峡州)地处长江三峡西陵峡口,是长江中上游重要节点;长沙位于洞庭湖平原南缘,唐代两地间交通主要依赖长江水道与陆路驿道,许绍尚未出兵,萧铣便得到了董景珍叛变的消息。

 萧铣听闻董景珍献长沙降唐,气恼不已,急忙派遣齐王张绣率军三万自江陵(今湖北荆州)南下平叛。董景珍据城固守,两军对峙于湘江江畔。

 董景珍登城对张绣疾呼道:"昔汉高祖诛彭越为肉酱,杀韩信于长乐宫,兔死狗烹之事史不绝书!今日萧铣诛我兄弟,明日岂能容你?何苦为其卖命!"

 张绣听后默然不答,依旧挥军猛攻。经旬月血战,长沙城破,董景珍率残部突围,途中却被部将弑杀献首。

 唐高祖李渊接获董景珍败亡的急报,立即召集群臣商议。太极殿内烛火摇曳,李渊将塘报掷于案上,目光扫过阶下众臣。

 李渊抚须沉吟道:"董景珍既败,萧铣在巴陵的钉子倒是拔了。诸卿以为,许绍的水师还该不该发?"

 裴寂出列拱手道:"陛下圣明,萧梁如今如断一臂,正该趁势东进。许刺史的两千水师虽非主力,然扼住夷陵要冲,萧铣必不敢尽调江夏之兵西援。"

 萧瑀听后轻咳一声,接话道:"裴监此言差矣!董景珍部溃散,萧铣已无西顾之忧。此刻若再分兵东进,江夏周法明部五万水军正可全力阻截,许绍两千舟师不过螳臂当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