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凌烟志凌云朗月

第278章 高祖授突地稽燕州总管,解秦王东征后顾之忧(第2页)

 殿角兵部尚书屈突通随即呈上舆图,接着补充道:"燕州乃营州锁钥,若得靺鞨死力,则突厥东道断矣!"

 御座上的李渊轻叩紫檀案,忆起前夜封德彝密奏时展开的血染战报,洛阳城下唐军与王世充正杀得难分难解,而窦建德大军已过卫州。想到此,皇帝突然起身,玄衣纁裳卷起轻风,说道:"诸卿可闻虎牢关战鼓?突地稽便是朕插在辽东的陌刀!"随即,他拿起朱笔在诏书上划过,继续言道:"授突地稽燕州总管,赐紫袍金带,即刻用印!"

 之后,唐廷任命三道程序在硝烟味中疾如流星,效率极高。中书省当殿草诏,侍郎温大雅挥毫写下"敕命粟末靺鞨大酋突地稽开府仪同三司,总燕州诸军事";门下省侍中崔民干验过鱼符,将诏书覆以"天子行玺";尚书省右丞萧瑀连夜遣六百加急快马使节,带着玄钺符节与五旒豹尾纛驰奔营州。当驿马冲出明德门时,东方才现鱼肚白,清晨的太阳正照亮洛阳城头的云梯,这场打破常规的任命,终使突地稽在接到金漆诏匣那刻,将八千靺鞨铁骑的刀锋永远转向了唐朝的敌人。

 李渊任命靺鞨首领突地稽为燕州总管,是立足当时天下争雄格局的关键战略部署。其核心考量在于以羁縻手段稳固东北边疆,同时服务于中原战局的全局谋划。此时正值秦王李世民全力围攻洛阳王世充、河北窦建德大军即将南下的生死关头,朝廷亟需避免东北方向出现任何变乱牵制兵力。

 突地稽所率的粟末靺鞨部早在隋炀帝时期便脱离高句丽控制内附中原,其部众被安置于营州柳城一带已近二十年,是靺鞨七部中与中原政权关系最密切的亲唐力量。通过正式授予突地稽燕州总管之职,唐朝实质是将辽西地区的靺鞨部众纳入羁縻体系,既承认其自治传统,又将其转化为唐王朝的边防屏障。

 高祖李渊的这一举措有效阻断了高句丽向西扩张的通道,燕州辖地恰处于营州与高句丽势力范围的缓冲地带,由熟悉辽东情势的突地稽镇守,既能监视高句丽动向,又可防范突厥势力渗透辽东。更深层的战略意图在于为未来经略辽东埋下伏笔。当李世民在洛阳战场与王世充、窦建德进行决战时,东北后方的稳定直接关系到前线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