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凌烟志凌云朗月

第285章 虎牢关大战(一)(第3页)

 同时告知王世充窦军的初步计划,在板渚建立稳固大营后,意图寻求与李世民主力在虎牢关(成皋)附近决战,以解洛阳之围。提到正在进行的后勤准备(如利用黄河水道运粮)。

 最关键的部分是要求王世充在约定的日期(或看到特定的信号时),集中城内尚存的精锐力量,从洛阳城某个方向(很可能是面向窦建德大军所在的东面)发起一次强有力的突围或反冲击,以牵制、分散围攻的唐军兵力,制造混乱,为窦建德主力从外线突破唐军防线(尤其是虎牢关)创造内外夹击的战机。信中包含有具体的日期、时间(如“望见三股狼烟即出击”)或攻击方向代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王世充将回复窦建德密函缝于死士衣襟内写道:“”夏王麾下:洛阳城危在旦夕,粮食耗尽,箭矢用光。城内军民每天只能吃木屑和浮萍充饥,甚至到了拆骨头当柴烧的地步。我王世充流着血泪再次向您跪拜,恳请您的军队日夜不停,火速赶来救援!

 唐军(李世民)在城外挖了三道深沟,层层包围,连飞鸟都难以飞过。现在只有东边含嘉门的守将还抱着必死的决心坚守。如果您看到广武方向燃起烽火,我将率领仅剩的五千残兵,拼死向东突围,尝试接应您。但是,城中仅存的粮食只够支撑十天了,随时都可能崩溃。

 目前秦王(李世民)已经将大营移到青城宫,他的精锐骑兵都驻扎在北邙山。南边洛水上的浮桥方向,唐军防守相对薄弱,有机可乘。我万分恳求您立刻从虎牢关发兵,直接攻击包围洛阳的唐军背后!如果再拖延,洛阳必将变成废墟,我们大郑(王世充政权)和您的大夏都将灭亡!

 听说您的徐州兵马已经到达(板渚附近),我内心感激涕零。但是,您这三十万大军如果还在板渚(在虎牢关附近)一带犹豫不前,那就像抱着柴火去救火一样,不但救不了火,反而会让火势更旺啊!我剖开内心向您陈述实情,我们等待您的救援,就如同久旱的禾苗急切盼望乌云和雨水一样!!世充顿首,血痕斑斑。”

 王世充的死士带着密信从洛阳城暗渠(排水渠)爬出含嘉门,怀揣浸透汗血的帛书在麦田匍匐三里,躲过唐军哨骑截杀,五日后窦建德才收到染血的密函,急令善泅者怀揣铜符与蜡丸信,趁夜顺黄河漂下,在巩县渡口被渔网捞起时已冻至昏厥。而射入洛阳的箭书虽插上角楼,守军取阅时却被李世民埋伏的弩手射杀三人。当王世充颤抖着展开仅三指宽的楮纸,只见墨迹被河水晕染,那句“旬日内必破虎牢”的承诺已模糊不清。

 窦、王之间每一次通信的尝试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信使被唐军巡逻队捕获、箭书被截获、信鸽被射落是常态。即使信件送达,其内容也会被唐军的情报人员通过拦截、拷问信使,通过密码破译(如果双方使用密码的话)而部分或全部获知。李世民对双方通信有着严密防范和针对性反制措施。因此,窦建德与王世充之间的信息传递极其稀少、滞后、片段化且充满不确定性。他们最终的失败,很大程度上也与这种被严密封锁、难以有效协同的困境密切相关。李世民对洛阳的“水泄不通”之围,不仅困住了王世充的军队,也几乎扼杀了其与外援进行有效战略协调的咽喉。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