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凌烟志凌云朗月

第296章 虎牢捷报至,御苑暗流生(第2页)

 

说罢,李渊抬眼扫过太子李建成。李建成脸上虽挂着得体的笑容,但那笑容深处,一丝难以察觉的僵硬和阴霾却逃不过李渊的眼睛。

 

裴寂察言观色,连忙躬身道:“陛下洪福齐天,秦王殿下天纵神武,此乃社稷之幸!窦建德授首,王世充指日可破,中原底定,四海归心,大唐一统之期不远矣!”

 

裴寂这番话既是颂圣,也是提醒皇帝关注大局。

李渊缓缓点头,目光重新落回捷报上那力透纸背的字迹,说道:“功,自然是泼天大功。只是…”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了几分,“只是五万夏军,未经朝廷明诏,尽数放归河北…虽说是‘示以宽仁,收拢人心’,可这河北之地,日后还需多少兵马、多少粮饷去弹压安抚?还有这洛阳总攻…他已是东讨元帅,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军政大权集于一身,如今携此不世之功,威望更盛…这后续的兵员、粮秣调度,长安,还能制衡几分?”

 

殿内一片寂静。李建成垂眸,掩饰着眼中翻涌的情绪。裴寂心中暗叹,皇帝这“喜”之后的“忧”,终究还是来了。功高震主,古来如此。秦王这柄锋芒毕露的利剑,斩碎了强敌,其凛冽的寒光,却也隐隐刺痛了御座。

 

“拟旨!” 李渊的声音打破了沉默,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声音压得更低,对裴寂道,“飞马传谕洛阳城下诸军:王世充若降,其本人及核心党羽,务必严加看管,押解回京!不得由秦王…擅自处置!”

 

这道旨意,像一道无形的枷锁,试图锁住那即将喷薄而出的、可能失控的胜利洪流。长安城的喧嚣庆祝声隐隐传来,而皇帝的眼中,却映照着东方天际那一片被晚霞染得如同战场血火般的赤红,那红,既象征着无上荣光,也暗藏着难以言喻的灼热与不安。

 

就在太子李建成回宫不久,秦王李世民发动虎牢关大战的前五日(武德四年(621年)四月二十七日),唐高祖李渊在长安宫阙深处,挥笔落下了一道意味深长的册封诏书。 皇子李元方、李元礼、李元嘉、李元则、李元茂依次受封为王。

 

李元礼受封郑王,年十四,乃高祖第十子,其母为颇受礼遇的郭婕妤;李元嘉得封宋王,年十三,序齿第十一,其生母宇文昭仪出身北周宗室,深得李渊宠爱,在后宫地位尊崇;李元则封荆王,年十二,排行第十二,生母是王才人;最幼的李元茂封越王,年仅八岁,序第十七子,生母为刘婕妤;李元方为周王,时年不过七岁稚龄,在众兄弟中排行第十九,生母是地位不显的张宝林。这些皇子大多尚在冲龄,远离权力核心,此次骤然封王,绝非寻常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