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朱棣:或许在父皇眼中,只有大哥才是亲生儿子!(第2页)

 “该问的都问出来了吧?”朱棣抬起头,凝视着金忠问道,声音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

 “问出来了。”

 金忠如实禀告:“他也全部交代了!他收取了沈家百金,便将朱应应征之地改往了大宁边军。”

 “除此外,他还焚毁了朱应原本的籍贯信息,朱应原本年龄似乎还差了些许,被他提至了十六岁,方应征入伍。”

 “沈家?”

 朱棣眉头一皱,眼中透出疑惑之色,微微歪头,陷入了短暂的思考:“这沈家乃是我北平府,甚至是北方第一巨富,他们为何要针对朱应?”

 “难不成,朱应与沈家有什么牵扯不成?”

 金忠点了点头,说道:“据臣调查所知,朱应的家族似乎与沈家有旧,似乎是因朱应祖母与沈家曾定下了一桩婚约!!”

 听到这。

 朱棣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明悟,他立刻联想到了前因后果,脸上露出一丝了然的神情,说道:“看来,沈家不想将女儿嫁给朱应,故而想要将朱应送至大宁,意图坑死朱应。”

 “当初辽东大战未起时,大宁在边境各府域是最为混乱的,元庭,建奴,山匪!只要朱应入伍后,很大几率会死在战场上。”

 “沈家,果真是心狠啊。商人逐利,见利忘义,果真如此。”

 看得出,朱棣在对待商贾的态度上,与朱元璋可谓是一脉相承,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厌恶。

 “正如王爷所言。”

 金忠接着说道:“沈家正是不想与朱应履行婚约,故而将朱应坑到了最危险的大宁府,想要让朱应死在大宁。”

 “而且在将朱应坑至大宁后,沈家女就嫁了出去,并且还是给人为妾,而迎娶沈家女的家族乃是吕家。”

 “哪个吕家?”朱棣追问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好奇。

 “应天府,礼部尚书吕本的长子,吕豪。”金忠沉声回道,声音低沉而有力。

 闻言。

 朱棣面带思索之色,右手放在椅子的扶手上,有节奏地敲击着,发出轻微的声音。

 过了片刻,朱棣冷幽幽地说道:“沈家,这些年似乎已经联姻不少了。”

 “淮西将领,如今又是吕家。”

 “商贾啊!未免手也伸得太长了。”

 此时,朱棣的脸上已经充满了不悦,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

 “王爷。”

 金忠接着说道:“通过这募兵官,臣派人去搜寻沈家勾结官吏乱政的证据。”

 “可沈家却是十分谨慎,之前与募兵官联系的人已经不见了。”

 “而且…沈家似乎也意识到了不对,如今沈家大部分的族人都已经搬迁至应天了,只留下了沈家二子在北平。”

 “如今凭借募兵官一人之词,并没有证据能够定罪沈家。”

 听到这。

 “沈家如若这么轻易就被抓到把柄,那他也不会成为我大明的巨富了。”“沈万三可是老奸巨猾。”

 朱棣十分平静地说道,脸上看不出一丝波澜。

 显然,沈家派去联系募兵官的人已经被沈家暗中处置了。

 在这时代,死人是时有发生的,民不举官不

究。

 如若事事都去查,那官府也会难有宁日了。

 或许黑暗,但或许每一个时代都是如此吧。

 “可是沈家为何会离开我北平府?”

 金忠一脸不解,问道:“没有证据,他们难道也怕?”

 “沈家与许多权贵联姻,根本所在就是为了让他沈家发展更为强盛。”

 朱棣微微坐直身子,随后缓缓说道:“吕家,如今可不得了。”

 “尚书门第,其女更是太子最为恩宠的嫔妃。”

 “如若沈家不利用这一条路,那他也不是商贾了。”

 “至于为何会这么快迁移至应天,显然也是因为朱应。”

 “看来他们也是知道了朱应如今不仅没有受他们所害,反而加官进爵了。”

 朱棣冷笑了一声,笑声中带着一丝嘲讽,以他的权位和眼界,自然是很轻易就看透了事情的本质。

 “那王爷。”金忠试探着问道:“我们要不要对沈家做些什么?”

 “无凭无据。又能如何做什么?”

 朱棣缓缓说道,微微摇头:“再而,这件事又不是本王的事,而是朱应的事。”

 “本王要做的是送一个顺手人情给朱应,而非直接给予。”

 “那王爷,我们是将调查来的消息交给朱应,还是如何?”金忠恭敬问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待。

 “将那募兵官派人送至大宁。”

 朱棣眼神中闪过一道杀意,随后道:“此人,接受商贾行贿,枉顾法度!更无视军规,理当处以极刑。”

 “另,将所有调查到的事情都转述给朱应。”

 闻言。

 金忠躬身一拜,说道:“臣明白了。”

 “不过……”金忠面带沉思之色,欲言又止,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犹豫。

 “有话就说。”朱棣目光一转,落在金忠身上。

 “王爷身份尊贵,这朱应虽然出彩,但应该还不值得王爷如此重视吧。”金忠不解问道:“说到底,他也只是一个指挥使罢了。”

 “你啊,看问题还是太过简单了。”

 朱棣笑着摇了摇头,笑容中带着一丝深意,但神情却是十分的严肃:“如若这朱应真的只是一个指挥使,那还不值得本王这般看重,不惜送出人情。可他用了一年升到了指挥使,还升到了伯爵。”

 “这就值得本王重视了。”

 说到底,还是朱应所展现的潜力打动了朱棣,让他重视。

 “可笑这沈家人宁愿毁了这一桩婚事,让女儿去吕府做妾,竟然放弃了朱应这一块璞玉。”

 “想必如今沈家也会懊悔不已。”金忠也是十分感慨的说道,他微微摇头,脸上露出一丝惋惜。

 “好了。”朱棣摆了摆手,十分果断道:“本王交代你的事,去办吧。”

 “臣告退。”金忠躬身一拜,迅速退出了王府大殿,脚步轻快而有力。

 待得金忠离开,朱棣神情带着几分思虑,口中喃喃道:“沈家,朱应。没想到竟然有着如此牵扯。为了一桩婚约竟然要置人于死地,这沈家也真的是商贾本性了。”

 “而且既有婚约成,以前这沈家与朱应的家族也必然是有所关系的,见利忘义,这沈家当真是商贾本性太过,果然父皇昔日有言,商贾重利,必须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