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燕王朱棣的示好!

 第125章 燕王朱棣的示好!

 要知道!

 朱应除了与张玉结识外,和北平府的联系,便仅剩下籍贯这一层单薄的纽带。

 自八岁逃荒到了北平府,他就在北平城长大,可命运的轨迹却在他投身大宁边军的那一刻悄然改变。

 随着林福与沈玉儿一同追随至此,一家人在大宁落下脚跟,往昔与北平府联系自然是算不得什么了。

 “燕王?从他王府来的人,究竟所为何事?”

 朱应心底暗想,眼中闪过一丝诧异。

 不过,短暂的思索后,他并未过多纠结,神色一正,沉稳下令:“去,将人迎入府中,我在外堂等候。”

 “是!”林福听到后,迅速转身离去。

 不多时,府中大堂内!

 一个约莫十八左右的青年,身着一袭灰黑色长袍,迈着沉稳而有力的步伐缓缓走进来。

 他每一步都踏得坚实,脊背挺得笔直,仿若一杆标枪,周身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英气。

 朱应抬眼看去,只一眼,心中便有了定论:“此人定是军队出身。”

 在军中也有这么久了,朱应深知军队生活能赋予人独特的气质,即便并非每个军人都时刻保持着标准的军姿仪态,但那种经过战场洗礼的干练与坚韧,却是与普通百姓截然不同的。

 “燕王府护卫千户朱能,见过朱将军。”

 朱能踏入大堂,瞬间挺直腰杆,右手握拳,置于左胸口,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随后躬身一拜,动作行云流水,尽显军人的飒爽英姿。

 “朱能?”

 朱应心中略微一惊,暗自思忖:“原来是他,靖难功臣!”

 此前张玉的身影还在他脑海中盘旋,如今朱能又现身于此,这二人皆是朱棣麾下的得力干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念及此,朱应脸上迅速浮现出一抹和煦的笑容,热情说道:“朱千户免礼!不知朱千户此番前来大宁,所为何事?”

 朱能双手抱拳,神色恭敬,大声道:“奉燕王殿下之命,特来给朱将军送上一份大礼!”

 “燕王殿下要送我大礼?”

 朱应满脸惊愕,眼中带着一种万分诧异的神色,思索一瞬,似乎想要说些什么,却又一时语塞,心中的疑惑愈发浓重。

 朱能见状,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反问道:“敢问朱将军,籍贯可是在北平府?”

 朱应点了点头,如实答道:“正是,吾之籍贯,乃北平城。”

 朱能微微点头,随后道:“大明募兵律例规定,青壮入伍,优先编入籍贯所在之地。”

 “若籍贯所在卫所兵额已满,才会被调配至其他府域。”

 “朱将军于洪武二十年入伍,彼时北平军卫所正广纳新兵,依常理,朱将军理应整编入北平军。”

 说着,朱能轻轻叹了口气,语气中满是惋惜。

 朱应心中明白其中缘由,只是淡然一笑,神色平静,仿若在讲述一件与自己无关的小事:“或许一切都是阴差阳错吧。”

 不过。

 此间朱能说出了这么多,自然也是查清楚朱应的籍贯,还有来此缘由了,朱应心中却对朱棣此番派朱能前来的目的愈发好奇。

 朱能神色一正,表情变得严肃起来,说道:“朱将军,您之所以进入大宁边军的缘由,王爷已派人查得水落石出。”

 “一切皆因官商勾结,有人妄图谋害朱将军性命。”

 “故而,奉王爷钦命,将这犯官带到了朱将军府中。”

 每每提及燕王朱棣时,朱能的神情也是有着一种狂热的敬畏。

 闻言。

 朱应脸上露出惊讶之色,不禁脱口而出:“犯官?”

 “带上来!”

 朱能猛地提高音量,大声喊道,声音在大堂内回荡。

 应声。

 只见几个身着普通百姓衣服的人,押着一个五花大绑、头蒙黑布的人走进大堂。

 这几人与朱能一样,走路的脚步沉稳,眼神锐利,举手投足间的气势与朱能如出一辙,明眼人一看便知是军伍出身,且极有可能是燕王府的护卫军。

 他们步伐整齐,每一步都踏得极有韵律,一看就是训练有素。

 “此人正是与人勾结,将朱将军坑害至大宁府,妄图借大宁府山匪之手,还有边府战事来取朱将军性命的主使。”

 朱能手指着那戴头套之人,眼中闪过一丝厌恶:“而此人原本官职乃是北平府的募兵官,负责募兵事宜。”

 闻言!

 朱应原本带着笑意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目光如刀般射向那被绑之人,杀意涌动。

 朱应心中清楚,正是沈家勾结此人,以权谋私,才害得自己来到大宁。

 若不是自己拥有那神奇的捡取属性面板,恐怕早已命丧战场。

 不仅仅是剿匪之战,更是在北疆建奴之地,在辽东战场之上,自己那般不惧生

死的冲杀,普通人早就不知道死了多少次了。

 “拿开他的头套。”

 朱应抬起手,声音冰冷喝道。

 “取。”

 朱能立刻打了个手势。押解犯官的燕王府护卫迅速上前,其中一人伸出手,一把扯下那人头上的头套。

 只见一个中年男子的面容露了出来,此刻他满脸惶恐,额头布满细密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眼神中满是恐惧与绝望,身体也在不停地颤抖。

 那中年男子抬起头,看到朱应的瞬间,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如纸,嘴唇颤抖,几乎瘫倒在地。

 显然。

 他自然是认识朱应。

 而且。

 更知道朱应如今的身份是什么。

 “果然是你!”

 朱应冷冷说道,声音仿若从牙缝中挤出,带着无尽的恨意。

 只一眼,朱应便认出了此人。

 当初从北平前往大宁前,朱应在北平城见过此人,随后便被直接送到了大宁军营,如今在此见到,心中的怒火更盛。

 “朱将军饶命啊!饶命啊!”

 犯官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一边磕头,一边哭喊道,额头与地面撞击,发出沉闷的声响。

 他涕泪横流,脸上写满了恐惧与哀求:“一切都是沈家交代我去做的,我也是没办法啊!朱将军……”

 显然。

 他这并非是知道错了,而是知道怕了。

 他怕死。

 在朱应之名在辽东响彻时,消息自然也是传到了北平府。

 在听到朱应这个名字后,他就在心中祈祷着这个朱应千万不要是当初沈家借了他的权柄安排到了大宁边军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