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朱元璋:锦衣卫,给咱死死盯着沈家!(第2页)

 “未来,儿子还是会对锦衣卫有所改变的。”

 朱标沉声说道。对于锦衣卫,对于未来的掌国,朱标显然是有着自己的主见的。

 见此,朱元璋并没有生气,反而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他脸上露出一丝笑容,拍了拍朱标的肩膀:“反正你有自己的主见,爹也相信你的。”

 这时!

 话音一转。

 “沈家。”朱标咬了咬牙,脸上满是愤怒之色:“终究是眼界太浅薄了,见利忘义,今日儿子也算是见识到了。”

 “为了违背婚约,却将朱应送到了大宁,意图让朱应死在大宁,如此行径,当真可耻。”

 朱标此刻也是骂了一句。

 能够让涵养极高的他如此动怒,沈家或许也是独一份了。

 当然,这也不知怎么的。

 或许是对朱应有着一种无言的亲切感吧。又或许朱应又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这才让他如此重视。

 “标儿。”朱元璋又拍了拍朱标的肩膀,脸上露出一丝笑意:“你也要换个角度想。这沈家背信弃义,见利忘义!”

 “但也因为他们此举给咱大明弄出了一个潜力极大的战将啊。”

 “吾大明如今武德之风充沛,可终究是后力不继,年轻一代的战将之中少有领军,少有能够独当一面的,这朱应的出现正好弥补了。”

 “沈家。”朱元璋冷哼一声,眼中满是嘲讽:“暴殄天物,放弃了一块璞玉。”

 “这也是商贾局限,只在乎眼前利益。可笑至极。”

 “爹。”朱标若有所思,低头沉思片刻:“如今说起来,儿子倒是记起来了。”

 “当初吕家长子纳妾,所纳妾的人正是沈家女。”

 “原本我还并没有多少在意,可如今一看,却与朱应有所关联。”

 朱标沉声说道。

 听得蒋瓛之言后,朱标也是回想起了一年前自己侧妃吕氏长兄纳妾之事了。

 “沈家。”朱元璋冷笑一声:“哼哼!标儿,这沈家可是我大明的巨富,民间更是有传言沈家富可敌国,这可是一块肥肉,咱已经让锦衣卫盯着沈家了,只要这沈家有任何贪赃枉法,被锦衣卫抓住了。”

 “咱就拿了这一块肥肉,增长国库。”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算计,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

 如若是以往,朱标或许还会仁德地规劝几句,但是这一次,真正见识到了沈家的见利忘义后,朱标也没有多说什么,同样是充满了厌恶,他微微点头,眼中满是认同之色。

 “还有老四。”朱元璋话音一转,忽然提及道,脸上露出一丝玩味的笑容:“这小子估摸着有些不忿啊。”此话一落,朱标立刻笑了,他微微摇头,脸上露出了一种兄长对弟弟的了解:“四弟自小就重军伍,喜欢战场杀伐,统兵掠阵!北平军在他的训练下也是在辽东战场立下了不少的战功!但此间朱应在辽东战场如此出色,而且得知了籍贯还在北平,四弟肯定是被气到了。”

 话到了这里,朱标话音的意思也已经很明显了。

 朱棣之所以会去查,显然是不甘心朱应一个籍贯在北平的将领竟然去了大宁。

 这原本是属于北平军的战将啊!

 “不忿也无用了。”朱元璋摆了摆手,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或许这也是无心插柳吧。”

 “大宁边军原本就缺少一个善战的指挥使,朱应辽东立功也正好弥补了,归于

北平的事就让老四别想了。”

 显然,对于此事,朱棣调查募兵官,调查沈家的事情,朱元璋也并没有生气动怒什么。

 “这些年,四弟的确是沉稳不少了。”朱标眼中满是感慨之色,微微仰头,仿佛在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如若是以前遇到这种事,他可不会如此规整严密的刑房定罪,再行处置!他肯定直接就杀了犯官了。”

 朱标笑着说道,声音里也带着一种感慨之色。

 在以前藩王未达年龄留在应天时。

 皇子的教导几乎都是朱标!

 长兄如父!

 如若朱元璋是无比严厉的对待,那朱标则是长兄之慈。

 特别是自己的几个亲弟弟,朱标可是一手教导的。

 “老四的确是成长了不少。”朱元璋也感慨地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听到这,朱标一笑:“如若四弟听到爹你如此认同,想必也会很高兴的。”

 “等找一个机会。”朱标提议道,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让弟弟们也从封地归来,我们一家人好好团聚一番。”

 对于这一个提议,朱元璋眼前先是一亮,仿佛看到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相聚的场景,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但随后又迅速沉寂了下去,带着几分无奈地说道:“吾大明立国不过二十一载,正是提升国力,创建国本之时,你的弟弟们作为封地君王,如若因为咱想念就要召回,这不行,一切还是要以公事为重啊。”

 说到最后,朱元璋微微叹息,眼神中满是遗憾,但更多的还是体恤大明的百姓。

 听到了这里,朱标也能够感受到自己父亲心底的复杂之情,心底虽然是非常想念,可终究是以国事为主啊!

 目光一转!东宫!

 朱标一回来就一头扎进了政务之中,案几上堆满了奏折,他眉头紧锁,专注地批阅着。

 吕氏迈着轻盈的步伐,立刻迎了上来,微微欠身行礼,轻声说道:“夫君。”

 声音轻柔,带着一丝关切。

 “恩。”朱标一边专注地处置着奏折,一边心不在焉地点了点头,连头都没抬一下。

 吕氏看着朱标紧皱的眉头,脸上并无以往的笑容,心中不禁担忧起来,她微微咬了咬嘴唇,立刻表现出关切的问道:“夫君今日似乎有心事?”

 听到吕氏这话,朱标抬起头,把手中的毛笔轻轻放下,神色有些失望的说道:“原本与朱应的婚事,就此作罢吧!”

 听到这,吕氏的表情瞬间僵住,脸上闪过一丝诧异,双眼微微瞪大,心底更是忐忑。

 但她还是急忙问道:“夫君,发生何事了?难道是朱应犯了什么事不成?”

 显然,吕氏表情有些诧异,但更多的还是一种庆幸,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窃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