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朱元璋回忆,昔日朱雄英与妹子!(第2页)

 同时,还有宫女捧着宫中精心酿造的美酒。

 “点礼炮!”云奇又对着殿外高声喊道。

 紧

接着,一声声礼炮轰然响起,声音震耳欲聋。

 与此同时,绚丽的烟花在应天皇宫之上炸开,五彩的光芒将皇宫的琉璃瓦映照得格外绚烂。

 大明帝国,汉家之天下,此刻都沉浸在欢庆之中。

 朱元璋不动声色地扫了一眼殿内。

 皇子们到了年龄,已成家者不在少数,却唯独朱标身旁空无一人。

 毕竟,依照礼制,家宴之中侧妃妾室不得入内。

 吕氏即便满心渴望,她的身份终究难以扶正。

 如今的朱元璋,亦不会贸然枉顾礼制,将吕氏扶正。

 因为一旦如此,朝堂必将引发轩然大波,淮西集团不会同意,诸多坚守礼法之士更不会答应。

 再者,此事本是朱标的家事,他身为父亲,也不便过多干预。

 但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朱元璋之所以将吕氏扶正,全然是因为朱标病故。

 而后他又一心想立朱标的后代为储君,才不得已做出这扶妾为正的“荒唐事”。

 “标儿。”朱元璋神色温和,轻声问道:“为何不将允熥他们三姐弟带过来?”

 朱元璋眼中带着几分慈爱与挂念。

 在朱标面前,如今的朱元璋对朱允炆并未太过上心,他心中惦记的,仍是自己几个嫡出的孙辈。毕竟今日家宴,正是阖家团聚之时,朱元璋心中虽因孙辈的变故隐隐作痛,但此刻仍难掩对他们的思念。

 “爹。”朱标微笑着回答:“允熥他们不想入宫,觉着在东宫更为自在,没有那般多的拘束。”

 “所以此刻他们已在东宫享用家宴。等宫中家宴结束,儿子便回去看望他们。”

 朱元璋微微点头,目光中闪过一丝追忆之色。

 他缓缓转头,看向左右,又将目光落在朱标身边空着的位置上。

 曾几何时,同样是这座大殿。

 那时的大殿内,欢声笑语不断,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温馨,让朱元璋真切地感受到家的温暖。

 思绪飘远,往昔的画面如潮水般在朱元璋眼前浮现。

 同样是这个大殿,同样是除夜晚膳时分。

 朱元璋稳稳地坐在现在这个位置,身旁并非空无一人。

 一位身着华丽宫装的妇人,雍容华贵,面容和蔼慈祥,正静静地坐在他身旁,此人正是马皇后。

 在左边,朱标坐在一侧,身旁坐着一位身着精美宫装的绝色少妇,正是太子妃常氏。

 一个虎头虎脑的几岁小男孩,正乖巧地坐在朱标与常氏中间,他便是大明的嫡长孙,朱雄英。

 那时,宴席尚未开宴,朱雄英却早已按捺不住,伸手抓起桌上的食物吃了起来。

 “雄英,还没开宴呢。”朱标微微皱眉,板着脸,对着已然开吃的儿子轻声训斥道。

 然而。

 朱雄英一点也不怕,一转身,像只灵活的小猴子般,撒丫子就朝着奶奶马皇后那里跑去。

 “阿婆。”朱雄英一下子扑到马皇后怀中,紧紧抱住她,声音带着些许撒娇:“我爹又凶我。”

 马皇后满脸溺爱地看着怀中的朱雄英,转过头,瞪了朱标一眼,道:“叫唤什么呢?我孙子饿了,吃些东西咋不行啊?今天是家宴,别老扯那些规矩不规矩的。”

 说罢,她低下头,眼神温柔似水,拿起一块精致的糕点,递到朱雄英面前,轻声说道:“雄英没事,想吃就吃,放开了吃,别学你爹,一天到晚板着脸。”

 “嗯嗯嗯。”朱雄英乖巧地点头,紧紧抱着马皇后,道,“阿婆,我爹就仗着是我爹,老是欺负我,只有阿婆最好了。”

 “咋的?”朱元璋一听这话,佯装不满地问道,一双眼睛紧紧盯着朱雄英,眼中满是期待:“咱这阿翁对你就不好了?”

 朱雄英歪着脑袋,眼睛咕噜噜地转了转,装出一副认真思考的模样。

 片刻后,带着几分小大人点评的意味说道:“比我爹强一点,不如阿婆。”

 “哈哈哈。”朱元璋仰头大笑,笑声爽朗而洪亮,脸上满是高兴与慈爱:“你这臭小子。”

 他看向朱雄英的眼神,仿佛那是世间最珍贵的宝贝。

 “父皇,母后。”朱标无奈地摇了摇头,苦笑着说道:“你们就别惯着这臭小子了。”

 “这小子啊,好的不学,整天带着他那些叔叔们捣乱,可把我气死了。”

 一听这话,殿内有几个平日里与朱雄英玩得好的皇子,当即不自觉地缩了缩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