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朱元璋父子之议!封赏定!赐朱应夫(第2页)

 奉天大殿内,此时只剩下了朱标父子二人。

 “标儿,如何看?”朱元璋再次拿起李景隆传来的奏报,脸上带着意味深长的笑容,轻声问道。

 “如若说当初朱应初现朝堂时,斩敌百人就已经是当世之勇士,如今他强破镇夏城,一人之力斩敌超过千众。”

 朱标表情严肃,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异常的郑重:“那…他已经超脱常人之力了。”

 说着。

 朱标脸色也是微微一变,似乎仍在为朱应的勇猛而惊叹不已。

 “现在儿子也是有些庆幸,幸亏他是我大明的战将,而非北元,更非异族。”

 “否则我大明就真的要遇到劲敌了。”朱标又严肃的说道。

 闻言,朱元璋也神色凝重地点了点头,沉声道:“你说的没错,幸亏这朱应是我大明的人,否则必是劲敌。”

 说出此话后,朱元璋似又想到了什么重要之事,他缓缓抬起头,双眼凝视着朱标,语重心长地说道:“标儿,对于这朱应,咱一定要提醒你一点,你务必记在心里。”

 “爹,你说。”朱标表情瞬间变得严肃起来,全神贯注地听着,明白这是自己父亲有极为重要的事情要特别交代了。

 “此人,勇力太强,用来对敌而言,的确是我大明的幸事。”

 “但这也是在掌控之下的好事。对于这朱应,我们父子都未曾见过,只是在奏报上知晓其超凡的能力,对于其真实秉性也并不清楚。”

 “倘若以后,能够将这朱应收服最好,他如若真心效忠于你,那你可用之。”

 说到此处。

 朱元璋的眼中闪过一道锐利的杀意,语气也变得冰冷起来:“但是……如果不能真正得到他的效忠,无法真正压制于他,掌控于他!那对于此人,必须杀之。如此勇力之人,太危险了!”

 听到这话,朱标脸色瞬间一变,心中涌起一阵寒意。

 但是感受到了朱元璋那严肃到极致的神情,朱标很清楚,自己父亲所言绝非危言耸听。

 凭李景隆这战报之上所描述的内容,就完全可以想象出朱应究竟是何等勇力!

 杀敌千人?

 这简直难以想象,这究竟是人力能够做到的吗?

 要知道那还是一座北元大军重兵驻守的坚城,城内兵强将广,防守严密到了极点。

 倘若他日朱应不受控制,那局面简直不堪设想,后果将无法估量。

 “爹的话,儿子记住了。”朱标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波澜:“不过,儿子虽然没有见过朱应,但儿子自信,一定可以让朱应忠心为大明效力。”

 “爹所想的,绝对不会发生。”朱标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朱元璋,十分郑重的回道,眼中也是有着一种对自己的自信。

 见此,朱元璋微微一笑,眼中满是欣慰之色,点了点头,说道:“咱也相信你能够压服这朱应,刚刚所言也是让你心中有所准备。”

 “说到底,从这朱应的表现来看,身先士卒,颇有情谊,只要好好恩泽对待,他必是你手中的一柄利刃。”

 “而且此战之后,可将他的家眷接入应天。” “将在外统兵,还是要有所制衡方可为上。”

 “以前朱应只是孤身一人还不好掌握,但如今他成家有子,这对于你而言自然是好事。”

 “御下,制衡,自然也是要针对臣子的软肋,唯有让他们心中有惧,心中有敬,心中有欲,方可真正的掌握。”

 朱元璋微笑着,对着朱标谆谆教导他的帝王之道。

 对于朱元璋而言,朱标就是他此生最大的杰作,他视朱标为成就昔日大汉文帝一样伟大功绩的希望所在。

 “爹的话,儿子谨受教。”朱标当即恭敬地回道,态度谦逊而认真。

 “好了。”朱元璋拍了拍朱标的肩膀,语气轻松起来:“你我父子之间无需如此拘束。”

 “今日你在朝堂上为朱应请功,为朱应之妻请封诰命,这是对的。”

 “对于这种重情谊的人,施恩便是收服之法。”

 “此番诰命之事,还有其余赏赐,你自行去办。咱不会过问的。”朱元璋又笑了笑,眼中满是对朱标的信任与支持。

 “儿子明白。”朱

标笑着点了点头,心中领会了父亲的深意。

 ……

 北疆!镇夏城外。

 天刚破晓,晨光熹微,后勤军就已经全员出动。

 他们忙碌的穿梭在城内外,紧张而有序地清理着战场。

 城外,一片狼藉,尸体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后勤军们两人一组,费力地将尸体搬运到马车上。

 有的人手中拿着绳索,仔细地捆绑着尸体,防止其在搬运过程中掉落,有的人则在一旁指挥,确保清理的进行。

 城内,同样是一片忙碌的景象。

 不时有尸体被马车拉出来,不过尸体上面的战甲都已经被卸除了。

 这自然是打扫战场的规矩,战甲哪怕破碎了都可以重新炼铁重铸,在物资相对匮乏的战场上,每一件可用的物品都显得尤为珍贵。

 “参见朱将军。”

 当朱应在亲卫的拱卫下向着城门走来时,周围的后勤军,还有城门值守的大宁边军,眼中瞬间燃起狂热与敬畏的光芒,他们整齐划一地行礼,声音洪亮而整齐。

 “无需多礼。”朱应微笑着点了点头,笑容中带着几分温和。

 到了城门后,朱应这才来得及仔细查看自己给这城门造成的破坏力。

 城门已经破碎不堪,原本镶嵌城门的城关墙壁上,一道道裂痕如同狰狞的伤疤,触目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