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朱元璋要召见沈玉儿母子!朱熈的天(第2页)
朱元璋神情严肃,表现出对这件事情的高度重视。
“还有,兵部给咱警告北伐军中的将领,咱赐予的恩赏才是他们应得的。”
“如若咱没有赐予,这些征战所得都是要充入国库的。”
“谁要是胆敢贪墨,咱绝对不会放过他。”
朱元璋说到最后,语气变得极为严厉,一双老眼之中闪烁着冷意。
他深知人性,在战争期间,一些将领可能会经不起诱惑,私自侵吞战利品。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大明的利益,也会严重影响军队。
因此,他必须要提前敲响警钟,以儆效尤。
大战之后,国库消耗极大。
各地的维持与发展都迫切需要大量的钱财。
各种民生所需,如修建水利设施、救济灾民等;军队所需,如购置兵器,粮草等,甚至是官员的俸禄所需,每一项开支都如同流水一般。
或许几个人的开销算不得什么,但整个大明天下的开支却是一个无比庞大的数字,犹如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朝廷的肩头。
所以此番得到的财帛,必须要重视对待,以弥补国库。
“臣领旨。”
赵勉与唐铎对视一眼,两人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凝重之色。?鸿¢特¨小′说·网- .首′发,
“启奏皇上。”
这时!
吕本站了出来,神情恭敬道:“今日,臣自礼部主客司传来了奏报。”
“高丽国王派使臣,恳请大明发兵剿灭其高丽的叛军。”
“并且言明,倘若我大明愿意出兵援助,他日高丽将永臣大明。”
吕本说这些话时,语气平稳禀告。
此事。
必须是要等着朱元璋的批阅的。
听到这,朱元璋先是微微一怔,随即冷笑一声:“高丽国,一个蛮夷小国,想得倒是挺美。”
“以前向北元纳贡称臣,甚至还要动兵援助北元,抵御我大明征伐辽东。”
“如若不是吾大明将士悍勇,率先拿下了辽东,他高丽只怕还真的是要与我大明为敌。”
“这一仇,咱还没有找他高丽算账,他高丽王竟然还敢来请求吾大明救他?”
朱元璋的话语中充满了嘲讽之意,他对高丽这个小国的反复无常感到极为不满。
在他看来,高丽这种见风使舵的行为实在是令人不齿。
如今北元弱了。
如今大明强了,他高丽要灭了,竟然就要向大明纳贡称臣?还要大明出兵援助?
想的倒是挺美!
“皇上所言极是。”
吕本连忙附和道:“据主客司上奏,如今高丽国内的乱象加剧,高丽王的军队已经被昔日其大将军李成桂打得节节败退,甚至是兵临其王城所在。” “或许再过不久,高丽就将迎来改朝换代。”
“而且,李成桂敬畏吾大明,他麾下官吏通过主客司言明了对皇上的敬畏之心,对大明的敬畏之心。”
“他言明待得其国内战乱结束后,必会派遣使臣入大明朝贡。”
吕本进一步补充了高丽国内的局势,让朱元璋对这高丽的情况有更全面的了解。
“太子。”
朱元璋将目光转向朱标,直接问道:“对于高丽的情况,你如何看?”
这些年,虽然大明将一切的重心都放在了帝国内部,主要针对的是北元,致力于夺回故土,光复汉家疆土。
但在大明庞大的版图下,周边也存在着许多小国与大明相邻。
在大明的威势下,有的小国敬畏大明,主动称臣,不时纳贡,以表示对大明的忠诚,也有的小国不自量力,妄图与大明为敌,甚至在边境陈兵,挑衅大明的权威。只不过,对于这些小国而言,他们不过是大明身上的小患,如若真的动兵,收拾起来也并非难事。
而北元,才是属于大明真正的大患,如同悬在头顶的一把利剑,时刻威胁着大明的安全。
“父皇。”
朱标略作思索,十分自信的说道:“儿臣觉得,让高丽去内斗吧。”
“这李成桂是个聪明人,知道未来要怎样与我大明相处。”
“此番北伐成功之后,北元再无法与我大明形成鼎立之势。”
“如若李成桂胆敢招惹我大明,那就让他知道什么是大明天威。”
朱标说这些话时,脸上带着一种大国储君的自信,颇有帝王之霸气。
而听着朱标这一番话,朱元璋的脸上立刻露出了动容之色,赞许的点了点头,说道:“标儿说的没错,此话已经有了帝王之气。”
朱元璋的声音中充满了欣慰与喜悦,他对朱标的表现感到非常满意。
在他看来,朱标已经完全成长为一个有担当、有谋略的储君,具备了治理天下的能力,更有对外的能力。
听着朱元璋的夸赞,朝堂上的群臣自然是毫无意外。
毕竟如今这一朝的皇帝父子之间关系融洽,根本不是历朝历代那种剑拔弩张的紧张局面。
当今皇上对太子极为信任,根本不担心太子会篡位夺权。
因为在皇帝看来,未来的一切反正都是太子朱标的,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太子铺路,帮助他更好地继承皇位,治理天下。
“不过父皇。”
朱标话锋一转,笑着看着朱元璋道:“再有三个多月便是年关将近了,而明年则是有着一件大事需要我朝廷全力操办啊。”
朱标说这话时,眼中闪烁着期待,似乎已经对这件大事充满了憧憬。
“是啊。”
朱元璋微微点头,感慨道:“不知不觉三年的恩科又到了。”
“不知这一次会不会给咱大明带来多少人才。”
朱元璋的脸上同样也露出了期待的神情,他深知人才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每一次恩科,都是大明选拔人才的重要机会,他希望能够通过这次恩科,为国家招揽到更多的栋梁之才,为大明的繁荣昌盛注入新的活力。
“父皇,我大明人杰地灵,无数人才涌现,此番恩科也断然不会让父皇失望的。”
朱标笑着说道,语气笃定。
他知道在大明这片广袤的疆土之上,隐藏着无数的英才,只等待着一个机会能够脱颖而出,为国家效力。
恩科,便是途径。
朱元璋点了点头,然后温和的说道:“此番恩科准备仍交给太子主管,礼部全力配合。”
仍然。
朱元璋充满了对朱标的信任,他将如此重要的恩科交给朱标,自然是毫无担心什么。。
“儿臣领旨。”朱标立刻应道。
“臣领旨。”吕本也是当即领命,礼部在恩科中的重要职责,他自然是当仁不让。
恩科会试,这可是为大明甄选官员的重要途径,自然是极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