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育雏季跟开门红(第3页)

 又过了几天功夫,大黑鹰下了第一个蛋,今年的雏鹰繁育季节,正式拉开序幕。

 ……

 与此同时,山上的野菜也开始上市了。

 岳峰特意找人挑了个好日子,两挂五千响的大地红鞭炮点燃,兴安村山货收购经销点正式开始开门营业。

 由于不同山货的上市时间早晚有差别,所以给了岳峰不少摸索跟试错的时间。

 就比如这蕨菜,绝对算得上东北地区的特产之一,它跟刺老芽的上市时间就有大概七天左右的时差。

 开门营业当天,岳峰就公布了收购山蕨菜的价格。

 一级品,三毛钱一斤!只要符合品质要求,有多少要多少,上不封顶,给现钱!

 这个价格一出来,整个兴安村的村民们,全都兴奋了。

 要知道这玩意儿拿到集市上去,最多也就一毛多的价格,而且卖的并不算多。

 家家户户都可以采,舍得花钱买的村民不多,少了不成规模卖不上价,多了还存在储藏跟周转等一系列问题。

 不少进山采山货的村民,手里都知道一些自留地山场,一片资源好些的山场,大半天的时间,采个十来斤蕨菜轻松加愉快。

 只需要背下山,就能卖三块钱,对普通村民来说,已经相当可观了。

 第一批响应号召的村民们,各自采了野菜回村上收购点。

 在李银花的监督统筹下。评级,上称,结算货款。

 不到五分钟的功夫,小钱钱就揣到了兜里,干脆麻利快!

 等临近中午,孝文孝武骑上摩托车,将上午收的山菜送到城里各大销售渠道,转一圈的功夫,又变成了钱。

 这玩意儿单价虽然不如打猎卖野味高,但是胜在数量多,范围广,还没啥门槛。

 一个能干且掌握部分资源点的妇女,最多一天时间背回来接近二十斤的蕨菜。简单挑拣过后,到手五块五毛钱!

 如果每天这个收入的话,一个月就是一百多块,比城里的工人工资都要强的多了。

 第一天开业就搞了个开门红,当天晚上汇总核账,一天时间,总计收购蕨菜135斤,每斤有两毛的利润,新业务第一天的毛利就达到了二十多块。

 到了第二天,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天还不亮呢,村里的妇女跟部分老爷们儿,就背着柳条筐出村了。

 大片的山场里,都有这些山菜的存在,只需要轻柔的采集回来,就能换成钱,还有比这更容易的赚钱方式吗?

 一时间,整个兴安村的男女老少,几乎全村出动。

 临近中午的时候,收购点这边,就排起了队伍。

 大家三五成群,来过称卖山菜,拿到钱的每个村民,全都呲着牙别提多高兴了。

 第二天的收获更是迎来新高。

 等到晚上核账,一天时间,蕨菜收购翻了两翻还多,足有四百五十七斤。

 还是按照两毛钱的利润算,今天的盈利就有九十多块。

 看到这,可能有人会问了,这么贵的菜,动辄四五百斤在手里,靠自己手里的这些渠道,可以卖出去吗?不会压在手里烂掉?

 还真不存在这样的风险。

 岳峰在跑这些渠道的时候,就初步预估过不同单位,每天正常的消耗情况。

 单单丰城这些能说的上话的大小渠道,基本上每天大几百斤不在话下。

 就算超过了这个数量也不怕,蕨菜可以焯水之后晒干保存,李银花院子里已经准备好了晾晒用的架子。

 在收购之余,只需要额外安排一个人进行处理,就能确保收来的山货不至于烂掉。

 短短三天的时间,兴安村新成立山货收购点的消息,就在周围村子里传开了。

 野山菜在村里不值钱,几乎可以说走到哪都能采到,收购点给的价格高,又格外痛快,绝对是村民们搞副业挣钱的好选择。

 雪球一旦滚起来,接下来就是滔滔不绝。

 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每天都有海量的附近村民来收购点送货。

 在每天的供应量超过岳峰提前设定好的阈值之后,解放大卡车进场。

 丰城当地消化不了,直接往周边的铁城等地送货。

 兴安村山货购销点彻底火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