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孔明提兵回樊口,张飞狐疑欲逃走(第2页)

 鲁肃点了点头:

 “此事虽然并未请示过吴侯,但料也无妨。”

 “等明日我见过主公之后,求他作书给你带回,也就是了。”

 两人再次回到座位上坐定,觥筹交错,又喝到天色微明,方才席散。

 三日之后,鲁肃果然信守承诺。

 大江边,风呼啸。

 鲁肃和诸葛亮执手并肩前行:

 “先生,吴候答应的一万五千兵马,还有战船一百只,尽皆在这里了!”

 “所有的粮草,尽皆装载于船中了。”

 “后续的军饷开销,若有需要我江东帮衬之处,先生只管开口,鲁肃当尽力帮助。”

 诸葛亮衣袂飘飘,迎风看着战船和兵马,含笑点了点头:

 “江东鲁子敬,重义重然诺,果然不虚!”

 鲁肃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交到了诸葛亮的手中,又指着沿江一线浩浩荡荡的战船,略显激动的说道:

 “你我既然达成联盟,我对先生的承诺,到此尽皆兑现了!”

 “接下来便靠先生在樊口,提调兵马,与我大都督互相策应,血战曹贼了!”

 诸葛亮接书在手,纳入了怀中,手握羽扇和鲁肃拱手告别:

 “子敬只管放心!”

 “你我赤诚相待,同心协力,早晚必能破曹!”

 诸葛亮上了战船,带领一万五千兵马,沿江逆流而行,返回樊口去了。

 “周不疑……”

 看着诸葛亮的船队,逐渐的远去,消失在江面上。

 鲁肃微微皱眉,喃喃低语道:

 “周不疑的年龄,比之卧龙与我家主公和大都督都要小了十多岁。”

 “为何诸葛孔明会说出‘人有旦夕祸福’之类含混不清的话来?”

 “难道……”

 “他已经发现了周不疑身处某种的危机之中?”

 鲁肃连连摇头,心中困惑不解。

 ……

 樊口府衙的大堂上,一张半旧的木桌,三个木墩。

 桌子上零零落落摆着几个稍显磕碜的小菜,还有一壶劣等的老酒。

 “一个月前,咱们在新野,那是过的什么日子啊!”

 张飞喝了一大口,皱起眉头咽入了肚中,满嘴的抱怨:

 “那个时候,咱们喝的酒都是从襄阳专门酿造的好酒,钱粮更是多的用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