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关于口径的问题(第3页)
宁远解释道:“我想说的是,为了应对未来极有可能会发生的大规模战争,德军需要准备天量的子弹。当然,换成6.4毫米口径也是一样,没有变化。但是……”宁远特别强调道:“我是说但是……更遥远的未来呢?”
“更遥远的未来?”毛奇笑问:“你说说有多远?我们活在现在,我们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宁远喟然一笑,然后坦言道:“我也不知道有多远,可能是二十年三十年,也可能是五十年八十年,我无法预见未来,我也是肉身凡胎。”
毛奇皱眉,但他并未开口,因为他知道,宁远肯定还有后话。
宁远继续道:“半自动步枪之后,肯定是射速更高的步枪,我们姑且叫它自动步枪或者全自动步枪,只需要抠动一次扳机,就能打光弹匣里的所有子弹。我相信,当时代和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肯定会出现的。那么,7.92毫米x57毫米口径的毛瑟步枪弹,还能胜任这样的步枪吗?请列位想象一下,高速射击带来的过大后座力,普通士兵还能够稳定持枪射击吗?哪怕是加强训练后的特种兵,也不一定能习惯这样的步枪。”
“你们的6.4毫米x42毫米农场步枪弹就能够胜任吗?”一直未开口说话的参谋副长蒂姆-金特尔,终于忍不住开口了:“现在还没有那个什么……全自动步枪,你是怎么知道的?6.4毫米x42毫米农场步枪弹能行。”声音里充满了质问的腔调。
(参谋副长蒂姆-金特尔,实在查不到具体的名称,于是随便找一个名字代替,诚谅。)
“我们现在谈论的是非常严肃的问题,对我们德国来说,改变步枪口径,是巨大的抉择,说起来简单,下决定也不难,但代价是不能承受的。”总参谋部第二处处长托尼-克罗斯发言道:“请不要告诉我,这只是你的猜测。”其实在他心里,他认为这就是宁远的猜测,所以说的很不客气。
(总参谋部第二处处长托尼-克罗斯,同样查不到这个人,只能找一个名字代替了,请谅哈。)
宁远强调:“我没有说6.4毫米x42毫米农场步枪弹就能够胜任,但作为中威力小口径步枪弹,相比全威力的7.92毫米x57毫米毛瑟步枪弹,它膛压更小,后座力更小,初速更高,500米内,有极高的射击精度,杀伤力也不比毛瑟步枪弹差太多。”
“其实我真正要说的是……”宁远稍稍提高音量,强调道:“未来,普及自动化步枪是必然,换句话说,全威力的7.92毫米x57毫米毛瑟步枪弹,在未来的全自动步枪时代,是没有市场的。小口径化、枪族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军事科技发展的必然。既然我们已经预见了未来,早晚都要改变的事情,为什么不提前改变呢?”
在座的德方代表全体凝神思考,不得不说,对面的27岁说的有道理,有一定的道理,越琢磨越觉得是这么一回事。
见对面无人反驳,宁远再给对方出题:“还是一道数学题,我想请问,现在改变口径和将来改变口径,哪个代价更高?想象一下,为了普及半自动步枪,德国要多生产多少子弹,至少是现在栓动步枪时代的几倍,假设真的发生了跨大洲规模的战争,需要的子弹会更多。未来有一天,决定改变口径时,需要付出的代价,不敢想象。”
在座的德方代表里,有人已经在默默点头了,因为这道数学题并不高深,小学生多想一会儿,也能做出正确的选择。问题是,正确的就真的正确吗?因为这根本就不是数学题,改变口径,也不是在做数学题。
“我这样说,在战场上,子弹多多益善,小口径化的子弹,更短更轻,普通士兵能携带更多的子弹,能坚持的更久,能杀伤更多的敌人。”宁远继续道:“另外,小口径化的子弹,膛压更小,后座力也更小,更容易提高普通士兵的射击成绩,变相的减少了训练成本,也包括时间成本。”
总参谋部第二处,主要负责训练和动员,处长托尼-克罗斯对训练是非常了解的。听完宁远的解释后,问道:“那你觉得6.4毫米(0.2寸)就是最优的口径了吗?有没有可能,还可以口径更小,有更小的膛压,更小的后座力,普通士兵会有更稳定的射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