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杂志专访2016.7.12期(第2页)
我对于人造的东西好像就会拍的比较少,好朋友我就会帮他们拍一拍,自拍是没办法,相机太……就没办法反过来拍,这种事情做的也很少,所以有的时候,比如说发微博,发新歌了,我会发现发表一首新歌大家的评论会比发表一张自拍来得要更少,这时候我就很气愤,小朋友可能会更关注你生活的状态,但歌我想他们也会听,只是音乐就没有那么的那么的容易去评论或者去吐槽、容易去表达,我想是这样子。
词曲首先都是自己,六张专辑,那制作也是自己,制作人,整张专辑,但是我不觉得它是一种工作或者是负担,因为本身这里面乐趣很无穷,所以做音乐是一个会上瘾的一件事情,这也是为什么做到第六张专辑还是会保持很高的热情。歌迷会说那每次做一张专辑都花一两年的时间,你为什么这么慢。幕后的工作真的很多,不知不觉这个时间就过去了,这个效率对我而言毫无意义,我要的是通过自己的这个笔和纸和自己的想法,去写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我觉得这个才是做音乐的事情,我对于自己唱歌这件事情,并没有那么大的兴趣,我觉得我只是把我写的东西表达出来而已,就像一个大厨做完了菜,他是端给别人吃的,自己试吃一下只是尝一下咸淡而已,于我而言唱歌就是大厨的那一次试吃。
如果我不工作,那很多的时间还是会选择在家或者在工作室写歌或者是制作音乐或者是看书,以安静的状态为主,特别是到了三十岁这个坎的时候就觉得很多以前还会参与的娱乐项目渐渐的就兴味索然,没有那么大的兴趣了。因为我没有做过很疯狂的事情,歌迷也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他们不会期待你忽然的劲歌热舞起来,那样就不是你了。开第一场演唱会的时候也有跳过,然后回放一下视频,我就立马放弃了继续跳舞这个念头,就是不是这块料就不要再去随便的浪费自己的时间,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就好了。
所谓演艺圈的生存法则,曝光度就是一切,我的摄影集里有一组造型是这样的,大家一个瞬间的决定,眼镜摘下来吧,尝试一下,很奇妙的一个体验,我自己都不知道答案的问题,我又怎么能给你答案呢。
今年过生日的时候第一次办了生日会,以往我都不会去办这种活动,因为公司提出这样的建议,我就觉得生日只是个人的一个小事儿,你何必把天南海北的人召集到这里来,但是今年会有一些不同的想法,不光是自己喜不喜欢,如果说来的朋友他心里也会觉得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像一个肯太会一样去,谈论音乐谈论各自的人生,是很有价值的事情。以前的自己相对来说会更封闭一些。所以还会更敞开一些。以后应当会有更多这样的活动,自己的世界固然很好,但是趁年轻为什么我们不多一些尝试。
大家会告诉你所谓的演艺圈的生存法则,曝光度就是一切,那个时候同事会劝解我,会让我多走出去,包括所谓综艺节目啊,就当玩一样嘛,一味的迁就,对自己未必是一件好事,所以时间长了,大家也就习惯了我这样的状态。到现在又那么些年过去了,当然就完全由我来决定了,但是很多时候也是因为自己要完成词曲创作啊,包括制作,时间确实也比较的紧张,所以不得不就放弃一些商业活动和这个所谓的综艺节目的邀请,凡是都是有得有失。
第一次演唱会那时候就很紧张,真的很紧绷,回想起来都不记得自己是怎么唱完那一两个小时的了,因为之前一直在排练啊,时间安排的很紧,再加上,之前好像有演出的活动,所以嗓子发炎,然后当天是发高烧,发高烧然后在加上这个强度很大的演唱会。很奇妙的一个体验,就是唱完以后再回想这件事情,就丧失了很多记忆的片段,所以凡是,万事真的是开头比较难。后来也就是渐渐的会去进入那个状态,这来的人她是爱你的人,你只要尽力的去表演,把你自己的真性情给展现给大家,渐渐的就会尝试去享受演唱会。
这是我第二张创作专辑,当时我还是大学刚刚毕业,还没有来到北京,没有跟现在的唱片公司签约,那整张专辑,可以说没有成本,因为词曲编曲所有东西全是自己去搞。拍照片这件事情,当时我是找一个摄影师,一个好朋友给我这个独创专辑拍一个专辑的内页啊包括封面,最终我们决定去厦门,在厦门的海边拍下了这张照片(寻雾启示封面),当时非常应景的是那个海边有一个这个钢琴的一个模型道具在那里,因为我们两人不可能从家托一架三角钢琴去那里,所以一切都是那么的恰好。
来到海蝶的第一场专辑《苏格拉没有底》,那这张当时是在和平公园拍的,当时黄中平导演拍的平面,我首次尝试拿掉眼镜拍,就是当时的造型师的建议,他觉得戴着眼镜就会文质彬彬的,就只会吸引喜欢文质彬彬的人的人,所以如果我们拿掉眼镜就会更多面向一些,看上去还蛮大的事情,但在当时也就是大家一个瞬间的决定,哎眼镜摘下来尝试一下,试过以后你自己判断适不适合你嘛。没有人说这样就一定ok或者一定不ok,你觉得舒服或者你这样变得更自信,那你就可以这样,所以下一张专辑我就赶紧戴回了自己的眼镜。所以还是做适合自己的,自己习惯的一个状态就好,没有必要想象别人喜欢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