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新浪博客2008.11.11-2009.3.13(第2页)

 17岁以后就没有再看过春节晚会,今年不幸看了一个小时。

 年前的几天在深圳。

 新年继续认真做音乐。还有很多想法没有在《自定义》里表达,还有很多曲风没有在《自定义》里展现,还有很多技术没有在《自定义》里实施。这些正是继续做下去的必要性所在。

 新年新玩具,fantom g6编曲工作站。可以接鼠标操作,也可以接话筒直接录采样。功能繁复,琢磨中......

 错位的优雅(2009.1.30)

 这几日一直埋头练琴。拒绝了聚会,宴请。

 反而觉得每一天都很丰盛。

 年前在深圳的某个晚上。在四海一家吃自助餐。人们端着盘子在菜品前如梭。听见有人钢琴弹唱,唱得很好。走了过去。是一个中年老外,哼着jazz,眼睛闭着,看起来很投入。我在很近的位置站着听了5分钟,他都没有察觉。

 一个服务生看我不动,走过来问我,先生是否需要什么帮助。我说没有,她就带着一些莫名走开了。

 老外唱完一首,自顾自摇了摇头,欠身轻声说了句sorry,然后更小声的自我点评了几句,大概是对自己刚才的演唱并不满意。但并没有停顿太久,他又开始了下一首。这首唱完,他微笑,说了句thank u。自我鼓励。那种音量属于自言自语。无人会注意到他,他早已习惯这一点。杯盏碰撞声和人声几乎淹没了他的琴声和歌声。

 离场时,他对着琴一鞠躬,对着四方食客二鞠躬。

 而对比强烈的是,这一切都像是独角戏。他的全情投入和优雅礼貌,得不到任何反馈。

 仅仅得到的一些演出报酬,似乎仅仅是购买他的弹唱,并不要求他附带优雅与认真。只能解释为,他在享受自己的音乐,而不是演给别人看——也实在没什么人在看;亦不是为了赚取生活费而麻木的唱着——像很多酒店的琴师,一边弹,一边打量着往来的顾客,再打几个哈欠,多上几次洗手间,无所用心。

 同样是卖唱,也有不同的境界。有的人,卖唱都卖的不敬业,不称职;而有的人,论水平早已不该停留在那些喧嚣之地,却因为种种原因,还在那些不为人注意的角落用错位的优雅注释着自己对音乐的热爱。

 听起来总归是有些悲壮的。

 悦然指上(2009.2.26)

 弹琴很愉快。

 近日很好,勿念。

 好友(2009.3.13)

 从香港回来以后,一直在接电台和杂志的专访,每日一两个的频率。因为在最近一年的时间里,答应了很多dj和编辑朋友做采访,可是一直拖拖拖。我本打算用整个三月的时间集中处理完这些事,这样三月以后便又可回到安静。可是虽然这些访谈节目的内容在当地的听众听来是全新的,可是之于我,问答是颇有重复的。如此一来便多少有些虚妄的感觉。可能是过于理想化。然而不管怎样,网上的那些录音们,其实听一个就等于全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