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星际基因编辑(第2页)

 但伦理争议随之汹涌而至。首先是物种纯洁性问题。当基因编辑频繁介入,自然进化的物种边界变得模糊不清。一些传统主义者痛心疾首,认为这是对生命神圣进化历程的亵渎,原本历经数十亿年自然选择形成的物种,正被人为改造成“怪物”。以鸟类为例,为实现长途星际迁徙无需补给,其基因被混入部分水生生物高效储能与水分循环利用基因片段,导致外貌与习性怪异,引发保护自然物种团体的强烈抗议,他们担忧这种肆意篡改会让宇宙生物多样性陷入混乱,破坏生态平衡的微妙根基。

 其次是个体自主选择权的争议。在某些文明社会,基因编辑技术被用于提升智力、外貌等先天特质,这使得部分未经编辑的个体在教育、社交、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那些出生便“天然”的人愤怒发声,感觉自己的人生轨迹从一开始就被科技扭曲,失去公平竞争起跑线,沦为社会边缘群体。尤其在教育资源分配上,基因优化的孩子更容易进入顶尖学府,进一步加剧阶层分化,冲击文明一直以来宣扬的平等、奋斗价值观,引发社会动荡不安,民众对科技信任度骤降。

 再者,基因编辑技术若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恐怖组织试图编制出具有超强攻击性、传播致命病毒能力的生物武器,瞄准文明核心城市投放,将带来难以估量的人员伤亡与社会崩溃;或者创造出能隐秘侵蚀其他星球生态、为己方文明开路的“生态杀手”物种,以牺牲宇宙生态健康为代价谋取私利,这种反人类、反宇宙的行径让各文明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