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走出大山(一)(第2页)

 要离开这座村子,需要再朝下走四五百米远的山路,山路都是泥巴路,人工开凿的,弯弯曲曲。 过了山路是一条大河,大桥年久失修,已经不能行走。村里人练就了依靠岸边的滑索套在身上滑到河中央,再用双手挪动滑轮移过去的绝技。

 过了这条河,再走上一个小时,就能去到镇上了。

 姜一才六岁,还没去过镇上。村子里其他人也都是逢年过节才去一次镇子上。

 孩子们满了七岁,就要去镇上读书。大部分人会选择住宿,如果不住宿,就得早上五点起床,带上一天的干粮,摸黑打着手电上学。晚上到家天也黑了。

 姜一费力的来到河边,看着奔腾汹涌的河水再次叹气。

 赖云是他的母亲,与他的父亲姜世斌是高中同学。

 在农村,基本上读完九年义务教育就不读书了,教育资源的落后使得他们的学习成绩鲜少有出色的。

 不读书的大部分去外面打工了,或者去学一门手艺,也有很多有对象的的,早早的回到村里依照父母之命结婚,在自己都没有懂事的年纪生下孩子。

 孩子迷迷糊糊的在村里长大,继续走上父母当年的老路。

 而姜世斌,难得去外面读了高中。遇到了赖云,赖云在姜一看来完全是个恋爱脑。

 赖云自己家条件要好得多,但偏偏喜欢姜世斌,早早的……(为了过审)。

 姜一在自己的世界看到过一句话来评价这些为了自己眼中不被世人理解的感情嫁进大山的女人。

 “她们走进来只需要一个恋爱脑,而她们的孩子走出去需要一个最强大脑。”

 这些话冷冰冰,却不无道理。

 如今六年过去了,姜世斌在城里读大学,承诺大学一毕业就带他们娘俩出去享福,一番话把赖云感动的割牛草都更有动力了。

 家里是埋头苦干的赖云,腿脚不好的姜奶奶,和只会玩泥巴的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