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牧方与书生失踪案(第3页)
李正峰能咋说?
他立马正襟危坐,一脸肃穆地朝向帝都方向,抱拳拱手:“全赖圣上洪福庇佑,皇恩浩荡!下官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标准答案,滴水不漏)
杨武涛被这官腔噎了一下,随即又挤出笑容:“不过李大人此番入主广大府,想必也得了林指挥使大人的提携关照吧?”
“当然,林大人慧眼识珠,能发掘李大人这般英才,也是情理之中。”(试图拉关系)
杨八封摆摆手,一副“你格局小了,看为父的”表情:
“武涛此言差矣。李大人之才,如锥处囊中,其末立见!锋芒毕露,藏都藏不住!”
“纵使没有林大人慧眼拔擢,朝廷又岂会埋没此等良才美玉?入主广大府,实至名归!朝廷英明!”(捧得更高,顺便拍朝廷马屁)
李正峰一脸谦逊地笑着摆手,嘴里翻来覆去还是那句“皇恩浩荡,愧不敢当”,活像个复读机。
这时,小二吭哧吭哧搬上一小坛泥封老酒。杨武涛热情地拍开泥封,顿时酒香四溢。他滔滔不绝地介绍了一番这坛中美酒的来历、工艺、年份,总结下来就一个意思:
此酒只应广大府有,天上地下独一份!过了这村绝对没这店!
“来来来,李大人,满上满上!酒逢知己千杯少!”
“一杯不够,得再来三巡!感情深,一口闷!干了!”
酒过三巡,席间暖意融融,话匣子也敞开了。
杨武涛挪了挪身子,凑近些,压低嗓子道:
“老李啊,此番驾临广大府,怕是怀里揣着块‘硬骨头’吧?若不嫌俺爷俩粗笨,透个底?指不定能帮衬一二?”
李正峰酒意上头,也少了些顾忌,拍着大腿叹气:
“二位大人,真人面前不说假话!兄弟我屁股底下这千户的交椅,它晃悠得厉害!”
“指挥使吴大人点了名,硬差事!咱们玄镜司驻此地的千户大人,牧方,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更挠头的是,此地还出过一桩邪门透顶的书生失踪案!可这案子……啧啧,线索好比秃子脑门上的虱子——明摆着,没有哇!愁煞我也!”
“此案,老夫略有耳闻。”
杨八封捋着胡须,沉吟半晌才开口,
“九月十三,本郡秋闱开试,锣响三通,学子入闱。三日煎熬,至九月十六,龙门方开。”
“岭南郡应考士子,一千五百三十二人,最终不过二十四人得中举人,鱼跃龙门。”
“然则!”
“就在九月十五那晚,龙门将开未开之际,应试诸生中,竟有二十四人,如同人间蒸发!”
“事后只寻得一具书生的尸首,那死状……啧啧,透着说不出的古怪。至于其余二十三人,至今仍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踪影全无!”
王七麟霍然抬头,眼中精光一闪。
“其间尚有一桩异事,”杨八封续道,
“九月十七日,广大府北门寺广撒法帖,延请海外佛国高僧开坛讲经。市井传言,此高僧法力无边,能赐福改运,点石成金!”
“那些刚爬出考棚的学子,哪个不想金榜题名?闻得此言,呼朋引伴,乌泱泱直扑北门寺,求那高僧一纸赐福,好改换自家那悬在半空的功名运数。”
“高僧宝相庄严,慈悲为怀,特开道场,为众学子摩顶赐福。蹊跷的是,咱们玄镜司的牧方千户,因着彻查高僧与北门寺的底细,竟也……一去不返!”
杨武涛立时肃容:“嘶!此案果然邪性!府衙里倒是压着些卷宗笔录,明日一早,我便差人给大人送去。”